“跟您核对一下:这是孩子的,4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另一位孩子的,2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您家人的,9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您本人的,9年多次,每次120天。”

正午时分的DVP难得的通畅,晴朗的冬日里驾着汽车向北飞奔是最暇意不过的。这条高速公路的模样总是在变,来的时候它是还是那么的拥堵丑陋,而现在它是我眼中的美丽都市风景线。

我喜欢驾车旅游,只要可能驾车去的地方,我宁愿放弃快捷的飞机。在我的意识深处,开车去旅游的旅程是从全家塞进车里启动引擎开始。而乘飞机的旅程则是从下了飞机以后辗转进了酒店房间以后才开始,自然少了好一段乐趣。

成年后的任何偏好总是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有数不清的童年记忆片段就是和爸爸一起坐汽车去“旅行”。

我爸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之需,他经常去工地现场。那个年代没有私家车,用车需要从单位的车队调度那儿去申请。克拉玛依是个小城市大单位,辖区面积相当大。所以,出于职能需要,基建处的工程师出现场是可以专人专车的。

我爸总是在早餐桌上有意无意的提到当天要去的地方。 然后我就忍不住了,央求,耍赖,哭闹各种手段轮番上,最终总能得逞。现在可以理解爸爸当时的心情,一个老爷们儿上班带着个4,5岁的娃儿,总是有点不那么对劲。可是又挺想带上我,所以每次出差都要告诉我,可又说不带我去,直到我闹得不像话他才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好吧好吧,真是惯坏了。

小车一般都到家门口来,我就站在窗前盼着。给基建处值班的司机就那么几位,我都认识。小车的种类从北京吉普212,到波兰的波罗乃兹,到切诺基,到丰田巡洋舰。我还是喜欢最早坐的北京吉普212。可能是因为北京吉普那种拉风的感觉吧,车是没有空调的,帆布顶棚,夏天车里热只能开着车窗——所以就拉风啊。还喜欢那种车要重重的甩车门才能关上的感觉。我总是看准了时机,和我爸同时把车门甩上——嘭的一声,像电影里的国军军官那样坏(shuai)坏(shuai)的样子。后来的车变娇气了,司机叔叔告诉我,车门很容易就能关上,用力甩会破坏车门的密封性。夺去了我的一点乐趣。

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去克拉玛依市周边的辖区或者作业区,车程在1个小时到3个小时之间,偶尔需要在外住宿。比较远的就是去乌鲁木齐,在没有直达公路的时候,需要取道独山子,耗时8个小时。

远近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反正都是在汽车里闻着汽油味,看着窗外的戈壁打发时间。我喜欢老车那种汽油味道,感觉很有男人味儿。曾经想过长大了当司机,现在倒也真的每天都要开车。我奶奶总担心他儿子出门带个熊孩子闹心,我爸说“三三跟我在一起很乖。”至少在汽车里,我真的是很乖的。小车队的那些司机哥哥叔叔从来没嫌过我。现在想来可能是跟车里的汽油味有关,因为我听说闻汽油味可以镇定神经,有人闻汽油成瘾。原来我那会儿是上瘾了! 所以后来汽车升级了,没汽油味儿了,我又少了一点乐趣。

到达目的地总是欢欣的。但很快又觉得无聊,因为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开会,说些我也不懂的话,有时还会吵架。天气好的时候宁可跟司机待在车里,那些年长的有孩子的司机叔叔就喜欢教我捣鼓车。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就悄悄的跟司机开过车,只开了几分钟,这可不能告诉我爸。有时我爸会把我送到他的朋友家里,可以跟小朋友一起度过一天。其实蛮无聊的,那时候克拉玛依的小孩都没什么玩具可玩,更不要说远离城区的作业区。中午总是在人家单位的食堂吃饭,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人家的食堂”就是最好的食堂,这个真理从那个年代就存在。我在食堂总是很乖——车里和食堂里,这是我仅有的很乖的地方。

上学以后就少了很多跟爸爸去出差的机会,只有寒暑假才可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用再“央求,耍赖,哭闹”,想去的话说一声,只要没有特殊的安排我爸都愿意带上我,有时候我还能帮他点忙。整个童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最后一次跟我爸去乌鲁木齐去出差是高三毕业,呵呵呵。

初三毕业的时候,叛逆期的孩子想独自出游。跟奶奶父母哥哥姐姐姐斗争了很久终获得了平等权利,终于揣着各方化来银两买了长途车票和一众小伙伴去乌鲁木齐。 先是寄宿在10多人一间的旅馆,当晚就有小伙退缩了。第二天移居到石油学院的宿舍,免费的,但是要忍受毕业生大哥哥们每晚喝酒话别的喧闹,还有听他们为大姐姐们吵架的精彩破事。既然省了钱索性连回程都蹭了他们毕业分配的免费大巴,不就是全程站着呗。这一趟穷游,彻底打消了独立的念头,还是跟着爸妈好吃好喝好玩。

说到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是大都会。前面说过最早到达乌鲁木齐需要驱车8个小时。路途中要经过一座摇摇晃晃的老桥,车行至桥上必须减速。过了独山子以后有一段路可以远远望见雪山。每次说起要去乌鲁木齐,我心里是既期待又抗拒,但是最终还是闹着要去。到了乌市,住在明园招待所。明园招待所可不是一般的招待所,那是一个大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resorts。大院里好至少有三幢大楼是招待所,其余大片区域是职工住宅楼。当时石油局高管也都在明园大院有“宿舍”——苏式别墅。出了大院的那一片也叫明园,基本上就是新疆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在省会办事处扎堆的一个区。大院外还有石油局招待所的其他几幢楼,是供非因工外出的石油局职工下榻的宾馆。克拉玛依客运站也在此地,石油学院也不远。明园地区打克拉玛依的长途电话是按照市话收费,出了明园地区就算长话。俨然一个新疆石油局明园租界。

乌鲁木齐的夏天不像克拉玛依那么热,冬天没有克拉玛依那么冷。后来,乌鲁木齐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发展也滞后于内地其他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我心中的光环。但是在我的童年,乌鲁木齐确实给我许多不同的体验。在乌鲁木齐,我爸带我去过几乎每个大一点的公园,人民大会堂,博物馆,在剧院里看过歌舞剧,冬天在湖上溜冰,夏天去红山游泳池游泳,远一点去过南山,菊花台和天池。这是很多克拉玛依长大的孩子在童年很难体会到的。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那你妈就没带你出去玩过?我妈带我出去的机会很少,只有两次。那两次带我去了兰州,西安,成都,重庆,北京,廊坊。乘坐的交通工具不限于汽车,还有火车,飞机和江轮。一下就在质量上远胜老爸多年的积累。

成年以后,却难有机会带着爸妈去旅游。到了加拿大以后,爸妈先后来过三次。只有第一次来得时候,我虽然没啥像样的工作但是却有点时间,开着一辆破车带着老头老太婆到处跑跑,还老闲他们不听话。后来有了小孩他们来了两次却只能帮我带孩子。

我来加拿大十几年,这次是第二次回乡省亲。上一次居然是五年之前,不敢相信时间的飞逝。现在爸妈年纪更大了,再说带他们去旅游的话也不现实。只好把他们给予我的,继续给予我的孩子,多带孩子们去旅游,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

 

 

Recommend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