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说开去 凡事都得讲个规矩。记得以前有个亲戚,看我每次开车都得系安全带,把他给急得,说下次回国给我带个酒瓶起子,另一头是安全带插扣,插进去就可以骗过安全带警报器了。我赶紧婉拒了,心想,这要是被警察逮着——用酒瓶起子骗过安全带警报器,叔叔会不会对我说:出来,手放到头顶上,保证不打死你。 在加拿大,小孩子乘车出行需要用 car seat 或者 booster,这是常识。我们做父母的,难免有帮别人稍孩子或者请别人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家人总是会仔细的安排好booster 或者 car seat 的转移交接,否则我是不会接送别人的孩子,我也不会让别人接送我的孩子。这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我还是听到过有人不以为然的说:“没事吧?”怎么说呢?没事也就没事了,但是要有事就晚了。不想说什么死死伤伤煞风景伤友情的话,就说说被警察抓到吧。警察要是抓到我车里有小孩子没有坐 car seat。 首先,一定是不会让我走了,一定会打电话通知家人开车来接。然后,就是开告票给我。根据《安省驾驶条例手册相关条例》,我将面临高达$1000加币的罚款并扣2分。随后几年的保险费增长怎么算还不清楚呢。这只是最最轻微后果了。 “没事吧?”可能是我最讨厌听到的三个字了。可这三个字总是在我们的环境里频繁的出现。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哦。”“没事吧?” “这里不是过马路的地方哦。”“没事吧?” “骑单车也是要戴头盔的哦。”“没事吧?” “现在是危险期……”“没事吧?” “窗户这么低,没有防护网,会不会不安全?”“没事吧?” “这条路是单行线,还是绕一下吧,别被警察抓到。”“没事吧?” “这里是猛兽区,还是别在这里下车吧?”“没事吧……”(此处纯属瞎猜) 意外,即意料之外的事件,凡是你能够预知“没事”的事件都不被称之为“意外”。但凡意外之事,都是你料想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一旦发生便难以追回。你非真神,不要大言“没事吧?”要多想想“万一有事!”有了那不寒而栗的一闪念,你就会觉得甭管再麻烦,还是照规律来更稳妥。 Share the post ““没事吧?”“有事就晚了!”” …

“没事吧?”“有事就晚了!”

如何才能拯救人类!How to save humanity!
今天是持续高温警报第二天,即便是清早出门也感到闷热难当,于是临时决定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完成中距离慢跑。 自从加入了 LA Fitness 这家大型俱乐部以后,见识到了小健身房里见不到的各色人群,也算是附加价值吧。在跑步机上开动没多久,右边来了一位硕壮男。他的脖子应该比我的腰还粗,他的肚子跟我的汽车轮胎差不多大,个头跟我差不多。他一直不停的讲电话,在跑步机上以逛超市的速度走着。他兴奋的给电话另一端朋友介绍最近经常去的几个交友网站,我心想,你这样的也就只能上交友网站上意淫了。大约十分钟左右,他试图伸手去够控制台,结果却够不到,被肚子挡住了。我以为他想加点速,结果不是的,他撑着扶手站到了跑步机履带外侧,索性机器都不关就走开了。右边来了一位精瘦的女性,可她只跑了5分钟就开始大口的喘气,身形溃散地坚持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关掉跑步机就走了。周围没人看了,看看楼下,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就是在无所事事的走来走去,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玩手机,坐在垫子上聊天,喝饮料。这还是在健身房里呢,出了健身房之外,到底有多少人是恐惧和排斥锻炼的呢?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传播着各种门道的“健康学说”。人们热衷于追逐(转发)“不用运动也能减肥”,“xx和XX相生相克”,“学会这几个动作轻松拥有8块腹肌”……但是人们看到马拉松跑者训练的时候,总是流露出疑惑的眼神——这样真的好吗?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魔鬼身材们,她(他)绝对不是每天做几个动作,或者吃点什么秘方就能得到的。他们训练的时间,比我们这些业余跑者多得去了。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那么畏惧运动呢?是人的天性就不适合运动吗?那为什么人类却有那么多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全人类都沉浸在其中?但是轮到自己去坚持长期的运动,绝大多数的人又踌躇了?多么拧巴的人类啊。 据说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始于大约250万年前,那时的人类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以捕猎和采摘为主要生产。通过捕猎和采摘活命,都需要长距离奔跑或者行走,而这种悲催的岁月持续了数百万年。饲养和种植是下一个阶段的文明,大概距今2-3万年。虽说饲养和种植保证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减低了风险和劳动强度。但是这个阶段人类还是不断的要和大自然做斗争。人类通过饲养来获得蛋白质来源,仍然需要驱赶天敌,同时通过捕猎来获得额外的食物。农业耕作本身更是高强度体力劳动,一点没有摘果子好玩和浪漫。饲养和种植活动,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产。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体力活动——战争。和动物们保护地盘和争夺配偶的引发的争斗行为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驱逐,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所以你看,人类把财产看得比自身更重要,那是从老祖先那儿带来的。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奋斗,获得了万灵之王的地位,并且很好的巩固了下来。除了超凡的智力以外,不多也不少的体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孱弱得连小命都保不住,再聪敏也没有个卵用。人类的体力足以征服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少数凶猛的食肉动物却因为他们的食谱太过挑剔,所以总是在群体的健康程度上处于劣势,特别是食肉动物们一旦没有足够的肉吃,连性欲都受影响。光是这点人类多朴实啊——保暖思淫欲,只要有大米馒头拉条子,有遮体的衣服,就能想那事儿。所以种群的壮大,即便个体斗不过猛兽也不至于被它们都吃光。 人类真正开始过得轻松一点,大概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有机器后有电,确实解放了体力,很多艰苦,重复,枯燥的劳动被机器替代。特别有代表性的是机动车,船,飞机的交通工具,把人类用来长途跋涉的双脚解放了,就连过去有钱人才能骑的马,现在成了更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优雅的运动。 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之后,人类再一次得到了体力上的极大解放。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活动变化之一是全球化经济,也就是或发达国家把体力活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欠发达和贫穷国家去做。这样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多比例的从事科技,金融,管理和服务等轻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彻底摆脱了体力劳动,不再为寒暑所困扰,不再操心粮食,不再担心距离。所以你问这些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他们回答说“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 如果把250多万年人类的进化史,浓缩成一个人的一生的话,这个人从生下来就在拼搏,奔忙,奋斗,进入壮年,刚坐下来喘口气准备思考人生。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可能相当于喘了半口气,这个人一定不会认为下半辈子千万不能在奔跑了,一定的养着。只可惜,这只是一个假设。250多万年,上千亿的个体的记忆不可能连续的。现在,生活在全天候恒温室内,汽车代步,敲击键盘,把玩手机的人们一定觉得人生来就是得这么过。他们对一个跑完十几公里以后去上班的人大惊小怪,其实只是不知道,一瞬间以前,人们需要几天奔跑几百公里,追击到足够的猎物,好收集起来度过严冬。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运动是出于爱好,而不是需要;少数人出于爱好参与运动,更少数人成为职业运动员,供人观赏;至于一般人,不运动也无所谓,吃好点一样能够健康。如果你怀疑的话,看看你身边的人,主动长期坚持锻炼的有没有超过10%。 这是个有趣的悖论,既然人类凭借出色的体质条件成为万灵之王,却为什么会如此厌恶体力活动呢。既然自己厌恶体力活动,为什么却又喜欢观赏体育运动,承认体育运动之美呢?我猜测,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凡是需要体力活动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死攸关的挣扎。比如狩猎,需要长途奔袭。比如耕作,在生产条件落后的时候,农耕是个需要极大耐力的劳动。比如战争,就更不用说了。人类早就在清闲的时候通过游戏竞赛的方法来娱乐打发时间,贵族们在不打仗的时候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激励自己子弟的斗志。但是那都是顺便玩玩的,并不是闲到无所事事专门训练来从事体育运动的。然而,人类的科技进步是爆炸性的发展。就像我刚在比喻的那样,几乎是喘半口气的时间,人们突然不需要幸苦劳作了。那几百万年烙印在人类基因里的,必须艰苦的劳作才能保命的信息不可能一下就消失。所以人类总是把劳作(体力活动,运动)和保命这种悲催的命题联系在一起,这是镌刻在基因里的记忆,不是你的错。这个信息在过去很价值,它告诉你——不努力就去死。通过这样的强化,促使族群生存。而现在,突然间不用努力了,也明摆着不会死,那凭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对于个体,这个基因信息很有机会造成反面作用——厌恶运动。 问题是,人类真的做好了不需要运动就能活命的准备吗?我的回答(猜想)是:肯定不会这么快——数百万年优胜劣汰的结果不可能短短几十年就改写。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人那么怕发胖,却那么容易发胖,那是经过数百万年,为了适应严苛的生存环境而保留的绩优基因。有机会就得攒脂肪,能不浪费就不浪费,需要的时候一点一点的用,用一点管好长时间(胖子读到这里有没有抓狂的感觉)。虽然霍金和一些科学家提出,人类的基因已经足够复杂,既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变异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有多快呢,大概是1000年。不幸的是,到咱们这一代,还没过100年,显然咱们的基因还没有成功变异,所以那些“轻轻松松几个动作,拥有八块腹肌”之类的也是没错,只不过早说了900年。 我胡思乱想——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现在全球人口早已突破70亿,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医学的发展会不会也爆发式的突破,成倍的延长人类的寿命?如果人类坚持这种四体不勤的生活方式,会不会有更多的疾病产生而拖延医学发展的脚步?会不会医学还没有爆发之前,疾病却爆发了!!! 作为众多异类中的一员,我真的不是那种害怕和厌倦体力劳累的人类。相反,我倒是经常把静静的坐一会儿当作一种意志品质的修行(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坐在这里敲字)。我也经历过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嘌呤等等。自从回到了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这些困扰就都没有了。比较幸运,我喜欢运动,不像有些朋友,完全处于健康的需要,勉强自己坚持运动,很痛苦。我在想,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在千年的时间里基因突变,应该不是变成不用运动也能健康,而极有可能会变成不再厌恶运动的基因占优。就算是突变假说不成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主动追求运动和不厌恶运动的基因有更多机会流传下去。。 周末随笔,胡言乱语,有得罪人之处,请原谅。出发点还是好的——拯救全人类嘛。 Share the post “如何才能拯救人类!How to save humanity!” FacebookTwitter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