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ehydration:脱水 C Carbohydrate:糖类,碳水化合物。Any of a large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occurring in foods and living tissues and including sugars, starch, and cellulose. They contain hydrogen and oxygen in the …
Running Vocabulary

减重还是减脂?这是一个问题!Losing Weight or Losing Fat? That is a question
想起来这个话题,是因为上周非常炎热的几天里,看到有人在正午时分非常努力地跑步。我在自己家附近长跑三年多,每周至少3-4次,所以我记得那些经常跑步的人。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每当到了极端热的天气,就会看到些新鲜面孔跑在我们都畏惧的时段。我猜想这大概跟“出汗越多越减肥”的误区有很大的关系吧。 英文世界里因为被“Lose Weight”而误导,所以绝大多数的人盯着体重秤。中文叫“减肥”,尽管跟“减脂”十分接近,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盯着体重秤。减肥不仅仅事关美丽和潇洒,更事关健康,我想通过这篇小文,跟大家一起澄清一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体脂而不是体重。 不要觉得差不多无所谓,减脂和减重之有大不同。我们的目标应该总是关注于减脂,而不是减重。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你所减去的其实都是脂肪,肌肉和水的总和。如果你无从知道这混合物的比例,你就无从评估你的减肥方法是否正确。 减肥的方法最粗略的区分有着几种:只节食不锻炼,只锻炼不节食,锻炼加节食,既不锻炼也不节食靠吃药。 只节食不锻炼,这种方法在很多惧怕体育运动的人群中很受推崇。它的确能够让你在短期内在人体秤上看到所期待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减去重量中,肌肉所占的比重更高。简单地说,当你长期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摄入时,对于人体来说,脂肪是保证生命安全的底线物资。人体在消耗热量时,总是先消耗最容易获取的血糖,当血糖供应不足是就开始消耗蛋白质和脂肪。但是脂肪是最适合用来缓慢消耗的物质,所以如果你总是处于低能量的状态下,身体就会调整到尽可能的消耗蛋白质,而保存足够的脂肪。身体的代谢系统和你的意愿在这时是有分歧的,你想减掉脂肪,而你的代谢系统却说:都活不下去了,减个鸟啊,有多少攒多少吧。久而久之,你的体重秤上就反应出了一位轻盈的胖子。严苛的节食(挨饿)总是违背人性的,当你看到体重已经降到了你希望的数字以后,总是难免动摇。你一旦重新尝到了饱食的快感以后,往往会觉得吃几顿不会反弹太快,结果,你的身体借这难得的机会猛攒脂肪。这些脂肪一开始不会堆积在腹部,脸部等明显的地方,而是隐藏在肌肉和内脏之间。你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就会放松警惕,结果从偶尔多吃一点,慢慢发展到每天多吃一点。等你发现腹部,腿部,脸部的脂肪又悄然回来,体重秤上那位轻盈的胖子又变回了沉甸甸的胖子,很遗憾,这时你再减重难度更大了。我知道有人心里已经有羊驼在奔驰,没关系,我就是想帮助你,不喜欢我这么直白也无妨,希望你继续读下去。原因是肌肉除了比脂肪密度大,占得体积更小,线条更优美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消耗能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肌肉在驱动,肌肉就像锅炉房或者发动机一样,承担着能量转化的重任。由于你经过饿肚子减掉了很多肌肉,你的基础代谢就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说,同样是懒洋洋的躺着3个小时,肌肉发达的女汉子比你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人家躺着都减脂,你躺着只能中枪,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啊。 只锻炼不节食,这种方法在男性中非常普遍。支持这种方法的原因相当简单粗暴:多练多吃,多吃多练。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体重和体脂的变化都不明显,不断的在一个区间内弹跳。这是因为完全不节食的人,往往在食物上也不挑剔,什么都吃,来者不拒。维持比较高的锻炼强度,消耗自然也很大,这种情况下碳水化合物的诱惑会变的很强。也许你就有这样的体会,在一次高强度的锻炼之后,你会对肉类没有太多胃口而更倾向来一大盘(拉条子)拌面。其实这都是你的内分泌在给你暗示:要糖,我要更多糖。当你大吃一顿以后,身体有了足够的糖原,它就会长出一口气:谢天谢地,不用动这些脂肪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他和我锻炼的频率和强度都差不多,但是他挺着结实的大肚子。我相信他一定也有八块结实的腹肌,可惜看不见。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人尽管有很高的体重,但是体脂比仍然有可能在正常的(平均)范围内。比如我这位朋友,他的体脂比无非21-22%,属于一位硕壮的瘦子。 锻炼加节食,我和“多跑”的朋友们就是这样的(此处应有掌声)。锻炼是应该的,每个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节食也是应该的,人类在百万年艰苦的进化过程中,为了存活而不得不包含了过于繁杂的食谱。除非你的饮食仍然是以生存为首要目的,否则真的需要化繁为简,精挑细选你的食谱。节食不是节省饮食,而是节制饮食。比如像我在马拉松训练期间,我的进食量不比正常成年人平均进食量少。但是食谱却非常简单,蛋白质,高纤维食品比如蔬菜和谷物,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脂肪(从坚果或牛油果中获取)。说起来简单,但是我排除了很多食品: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高糖高脂的点心,酒类等等。节制饮食还包括规律的饮食时间,三餐时间和进食量都要规律,不要涨也不要饿,绝不加餐(可以用水果作为零食)。对于习惯于关注体重的大众来说,长跑的人群似乎是最理想的榜样,他们体重轻,没有赘肉。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长跑的人虽然体脂比很低,看起来确实很瘦,但是由于长期专注的有氧运动也会导致肌肉不够发达,也不够均匀(特别是上肢不强壮)。肌肉不够发达的后果,一旦停止高强度运动,基础代谢水平会下降得很快(消耗变少很多)。这时身体的反应会滞后,它说,赶紧乘机攒点吧,谁知道啥时候又跑起来了。所以,喜欢耐力运动的朋友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力量锻炼。同理喜欢锻炼肌肉的朋友也应该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水平。这个话题很占篇幅,需要另外写一篇来介绍。 不锻炼也不节食,靠吃药。除非肥胖到生活难以自理,或者其他生理原因而不能够锻炼。上述两种情况应该根据医生建议来减肥。如果你流连于各种市场上的非处方食品,指望通过花点钱,吃点喝点就能买来健康,我不得不说,你将不仅仅失去健康,更将失去尊严。迷途知返吧,我知道很多人都试过的,但是完全不会有效。这种非处方食品的广告成本相当的大,要保持盈利必须价格高昂。确实销量也确实很大,否则不会不断地旧药换新盒持续几十年而经久不衰。很多人试过了没有用,也羞于启齿,所以你很少听到抱怨。但是你也没有见过靠吃药成功减肥的榜样吧?反正我是没有见过一例。 回到大热天跑步这件事——如果你把目标聚焦在体重上,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有效的,30好几度的大中午跑个半小时,立减2磅以上。但是去得容易,回来得更容易,下了秤,口渴难忍,一瓶矿泉水下肚,体重全回来了。失去的既不是肌肉也不是脂肪,而是脱水。这种体验非常疲劳,会对锻炼产生厌倦和恐惧,因此,我很少在平常的日子里再见到那些骄阳勇士。 锻炼的初衷应该是爱好和享乐,而不是自虐,减脂减肥应该是锻炼的副产品而不是追求。减脂减肥的目的是健康,既不是为了磅秤上的数字,也不是为了软尺上的刻度。如果你一定要衡量一下效果,用体脂比,不要用体重来衡量。 测量体脂在现在变得很简单,有很多不同的电子设备都可以很准确的测量。很多和带有体脂测量的体重秤价格已经在100美元以下。我自己从 Costco 购买的 Omron® Fat Loss Monitor 就很便宜,只要32加币而已。 我的体脂率在15%左右,属于比较优秀的,但还远没有达到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的水平,需要更加严格的饮食计划来配合训练。这个火热的夏天,你有信心和我一起甩掉脂肪吗? Share the post “减重还是减脂?这是一个问题!Losing Weight or Losing Fat? That is a …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安全(Open water swim safety)
越来越多的多跑团友开始练习游泳。今年初夏,参加 Wilcox Lake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团友居然增加到20人之多。去年我开始进入开放水域前读过一些关于安全训练的文章,现在很难全都找出来,只好凭着记忆和我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在开放水域安全地游泳训练。 如何选择一片安全的水域至关重要。人们对深不见底的天然水域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所以常有人说,这个湖很深,很危险,不适合游泳。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其他条件一样的话,2米深和20米深的水域对于游泳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天然水域最凶险的地方往往是在浅滩处,因为那里最有可能出现极度变化的斜坡,松软淤泥和其他杂物。选择一片适合长距离游泳训练的水域,你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选择相对封闭和稳定的水域,湖泊总是相对于江河要安全很多。不要在有太多的入口和出口的内湖训练。训练的线路要避开已知入口和出口,因为那里可能有暗流或者漩涡,入口处还有水温变化的风险。不要在有人造(特别是工业)出入水管道的水域游泳。 有明显标志的水域才适合训练,最好是有浮漂的水域,或者在岸边有比较明显的参照物也可以。一大片湖水上完全没有目标的游,不仅危险也没有训练价值。因为你都不知道游到哪儿了,方向控制的如何,游得有多快。不知道游到哪儿也是很危险的,你有可能在水中打转而耗尽体力。 要选择水生植物较少,没有危险水生动物的水域游泳。弗罗里达州度假村的水塘就不要去游泳了。 总是在自己熟悉的水域训练。不像跑步,你可能会喜欢换换环境,甚至挑战一下陌生的线路。开放水域游泳,最好不要贸然去陌生水域。至少不要单独去无人管理的水域游泳。 避免在有快艇,渔船,吸砂船等船只密集的水域游泳。避免在专门的渔猎区游泳,渔网和鱼线对于美人鱼一般的你是致命威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放水域游泳的装备同样事关安全。在开放水域游泳训练,动辄都是公里以上的长距离,不像在泳池可以扶着岸边休息。因此,当你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危险程度要比在泳池高出很多。在开放水域游泳,不要害羞,救生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Wetsuit,我们翻译成胶衣,是以合成橡胶 Neoprene 为材料拼接粘合而成。胶衣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温,二是提供浮力。加拿大大多数地区的湖泊里,水温总是个挑战,一般只有7,8两个月勉强适合游泳。胶衣隔开皮肤和水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因为低温而导致的人体失温。穿胶衣在入水时还是会渗入一些冷水,但是被体温加热以后就不会有持续的热交换。连体的胶衣本身的浮力足以在水里托起游泳者。绝大多数三项赛和开放水域游泳赛都允许使用胶衣,甚至有些水温比较低的比赛要求必须使用胶衣。 胶衣比较昂贵,动辄都超过200多加币或者美金。如果你不打算在水温很低时游泳,也没有打算购置胶衣,“跟屁虫”是个不错的选择。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时刻跟在你身后的浮漂。跟屁虫用尼龙带绑在腰上,游泳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果遇险,马上翻身抱住它,利用它的浮力可以休息,等待救援。但是跟屁虫严格意义上的作用是警示标志,不是合格的救生用品(因为它是充气的)。更好的办法是拖一根swimming noddle。 鲜艳的泳帽也很重要。在开放水域游泳,船只也是很大的威胁。因为游泳者的目标很小,只有一个头露出水面而已,鲜艳的泳帽就像浮漂一样提醒船只避让。或者拖一只跟屁虫。当然,我们应该主动避免在船只密集水域游泳。 最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游泳者自身了。 足够强健的体格。在进入开放水域游泳之前,你至少应该有在泳池中挑战同样距离的能力,不要带有任何侥幸心理。马拉松跑崩了你可以躺在路边,游泳游崩了你躺哪儿呢? 掌握正确的技术。蛙泳是个比较舒适的泳姿,因为不需要专门的观望。但是蛙泳对于三项选手来说,并不是最经济的泳姿。自由泳则需要专门训练观望的技术,否则的话你看不到前方没法辨别方向。辨别方向很重要,因为训练也好比赛也好,线路都是在已经验证过安全的区域。如果你游偏离到了陌生水域,就难说了。我在泳池里练习了很久的观望,所以第一次进入开放水域就没有紧张的感觉。 谨慎小心的态度。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特别是有雷电),水域被占用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时,果断放弃训练。没有必要用生命来换取一次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前面说过20米深的水域和2米深的水域没什么区别。游到水域中间,肯定是深水区域,专注于自己的训练,不要去想什么水有多深。偶尔有换气被浪头打乱,不要惊慌,憋一口气,减速过渡一下,很快就恢复节奏了。 真正遇险时,尽量先漂浮休息,再通过手势或着呼喊先附近的泳者求援。要节省体力,也许休息过后可以自行脱险。训练有素的泳者要有漂浮半个小时以上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其他一些小 tips 入水应该由浅滩处慢慢走到齐腰深处就开始游,不要继续往深走。切忌从 deck 或者岸边跳下水,如果双脚被淤泥吸住是很难被救援的。 经过水草繁茂区域时,动作要轻缓,不要用力打水加速。要是感到脚被水草缠住,低幅度,高频率的抖动会很容易解脱,不要用力蹬。这一点来看,蛙泳比自由泳要危险一些。 平时要多练习仰泳。仰泳是自我救援时的最佳泳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