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 - 10 of 21 RESULTS
Archived

AM 55 training plan heart rate zone quick set up

多跑2019春季马拉松训练营 AM 55 训练计划的定制方法如下。 L3 的组员们应该都拿到训练计划了。L4的组员请按照以下步骤取得训练计划。 打开只读共享的google sheet :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dKPBdOSlKbj8WEQ0gCliy3mOTOlex70Ek9o08NGKvbY/edit?usp=sharing 2. 点击 File ->Make a Copy (to do so, you need login as your google account). 3. Rename it as CRIT …

Archived

Bayview Avenue 西边群跑路线

群跑集合地点: 170 Hollidge Blvd, Aurora (Tim Hortons at NW of Bayview Ave. / Hollidge Blvd ) 群跑集合时间: 每周六早晨7:30 路线如下图,5.1公里每圈,如果不能完成五公里可以自己超近路。如需完成10公里请跑两圈。 Bayview Ave. — St John’s Sdrd. — Gateway Dr. — Earl Stewart …

lake wilcox running routeArchived

Lake Wilcox 湖边跑步线路

TTT 跑群的小伙伴在冬季冰雪封路的时候,会南下到 Lake Wilcox 公园附近去跑步。那里是安静的住宅区,早晨车辆少,路面平直简单,适合冬季训练。 为了方便新加入的跑友,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跑步路线。 停车:我们可以在湖边的砂石面的停车场停车集合,谷歌地图在这里: https://www.google.ca/maps/@43.9525948,-79.4326746,545m/data=!3m1!1e3 这个停车场在 North Lake Road南侧,夹在 Old Bayview Ave. 与 Bayview Ave. 之间。 跑步的路线总体上是沿着湖,北边沿着 North Lake Road,南边沿着 Sunset Beach Road跑。一圈8公里左右。 细节:我们从停车场出发以后,以先向南跑为例,进入公园小路向南,不要跑进岔路口,接到Sunset Beach Road 以后继续向西跑。一直跑到可以看到 Yonge Street的交通信号灯,此时会出现一个急转路口—— Douglas Road。右转进入 Douglas …

Archived

跑者小张的精彩人生(下)

小张觉得今年春天来的特别早,还没有到 March Break,就已经冰雪消融。经过一个冬天的煎熬,他心里种下的那点草,已经开始疯长。 小张去年秋天就低调地参加了一次 10K 比赛,拿了一块完赛的奖牌。那种在人群中起跑,在途中加速超越,在欢呼中冲刺的感觉,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他回到家里把奖牌递给孩子们,孩子稚嫩地问:爸爸你得第一了?那一刻小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自豪的父亲。那时他就决定冲击马拉松了。 作为他最好的朋友,我支持也尊重他的决定,也会尽我所能地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也替他保密,直到他觉得合适公开的时候。 那个周末,小张心里没底,请我跟他一起LSD,完成他的第一个32公里的训练。他的信任让我感到非常感动。我们选择跑 Thomas Taylor Trail ,那是一个来回就能凑足 32K 的跑步径。6点多天还黑着就出发了。小张带足了水和能量胶,起跑以后有点快,我不停地提醒他压着速度,陪他聊天分散注意力。跑过 24K 以后我很吃惊,小张的体力似乎没有什么下降,速度保持的很稳定。直到30K 以后,他开始疲态显露,虽然勉强地保着计划配速,但是已经沉默不语,脚步沉重,身形涣散。就在那时,迎面跑来一队 Running Room 的美女们,小张马上恢复了常态,跑出了Elite 的身姿,并且在我前面领跑。这一口气,帮助他顺利体面地完成了第一次 32 K长跑训练。我替他感到骄傲,羡慕他年轻体力好,这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度芬芳俏枝头。 那天训练时间比较长,回去以后自然比较疲劳,这让小张妻子感到一些不安。一番逼问之下,小张招架不住了…… 周五两家人在一起玩的很开心,孩子们疯闹在一起,大人们觥筹交错。他们两口儿吃饱喝足以后,小张媳妇来者不善,抢先发难。原来小张这个大嘴巴卖友求荣,告诉她我攒了一个硬盘的录像和图片,都是关于迪芭芭。迪芭芭是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我保存了一些她的比赛和训练资料,哪里有什么一个硬盘,顶多1000多个GB而已。为证清白,我拿来了硬盘,只可惜由于频繁的强制关机,硬盘已经被损坏。我家领导一脸疑惑的看着我:为什么你的硬盘总坏?最后,关于谁承担引着小张走上了马拉松之路这个责任,我们都推到温莎教育的周校长头上了。 得到了妻子的谅解和支持,小张的训练效果突飞猛进。为了首场马拉松比赛,他甚至改变了饮食习惯,戒掉了碳水化合物依赖,每天早餐都是按照校长的方子订制的什米粥(这里是链接)。晚上也不刷手机,泡电视,最多就是读一读博客,再帮着点击几个广告,权当娱乐。时间过得跟飞一样,就这么到了比赛前。 小张不忘初心——跑步就是图便宜。他最惦记的就是免费T恤,生怕去晚了领不到,所以周五中午就跑去了。我们这些老鸟就假装各种遗憾,请他代劳。小张领了十来套 bib 和T恤,挨家挨户给送去。大家都把其他的赠品留给小张,他开心的饮料和各种能量bar拿回家给孩子们,得意地说:划算吧?跑步就是省钱。 小张认真的训练终于给他回报——首马很顺利,破四,没抽筋,几乎做到了negative …

Archived

跑者小张的精彩人生(中)

一场大雪让小张犯了难。以前小雪飞扬的时候,坚持一下也就过去,可是这15厘米的雪,连路都找不到了,更别说这么冷。治病救人,药不能停呀,这天气看上去,周六周日都泡汤了,他想先看看老司机们怎么说。 小张不知道原来高大上的 LA Fitness 也可以免费进去的,原来对付这鬼见愁的天气,在老司机眼里就像 take a Detour 一般容易。晚上,小张谄媚的洗了碗,收拾了厨房,带孩子们洗了澡,读了书。该忙的都忙完以后,小张妻子警惕地飞来一句:“明早哪儿也别去,跟家里呆着。”小张撇了一下嘴,说:“我们不会傻到大雪天还在外面跑,明早我去LA Fitness,校长带我进去,他是VIP。”妻子念叨:“别老惦记蹭便宜,明天记得买咖啡谢谢人家”。小张一阵喜从心来,搂着妻子忙完了最后一件事,然后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一早,小张在 LA Fitness 见到了不少大神,有洋伟哥,一姐夫的夫人,高个儿,拖泥,小芳等一众十来人跑成一行,在跑步机上哒哒哒的一跑就是两个多小时。小张对这群人老崇拜了,没想到在跑步机上也能有跑得如此欢快。挥汗如雨之后,一群人涌进旁边的牡丹楼(现在的金拱门),喝咖啡吃早餐,互相吹嘘和戏谑,好不热闹。 冬天说长也不长,在那几个极端的天气的周末里,小张和他的哥们儿姐们儿就这样抱团取暖,也就把训练坚持下来了。 这本应该是小张迅速提高的季节。没想到在一个晴好的周末里,小张周六去了多跑圣地贼好堂拜了码头,跑了个半马;周日回到奥城的圣地 TTT,又陪着妹夫屯来的歌王和阿强跑了个半马。这两个背靠背半马下来,小张的跟腱出了麻烦,引发了无菌性炎症,走路都不利索了。 我帮小张要来了 Jack Wang 公司的优惠政策,只要30刀每月办了 LA Fitness,真便宜。小张买了打水板,手蹼,脚蹼,认认真真地学起了自由式游泳。 正如我所建议的,自由泳对跑步损伤的恢复很有帮助。小张是个刻苦的人,悟性好,又肯琢磨。他学游泳特下功夫,各种方法练得有板有眼,很快就学会了自由泳。再加上按照温莎教育周校长介绍的跟腱炎治疗锻炼过程跟踪 (此处是链接)锻炼,跟腱很快就恢复正常。这点小挫折,倒是让小张爱上了游泳。至于每个月花点钱在健身房的会员费上,他觉得又能跑步,又能游泳,还能举铁(尽管不太喜欢),简直太划算了。 这时的小张,已经对这群老鸟们念念叨叨的开(放)水(域)游泳充满了向往。 胶衣到了,小张在他妻子异样的眼光中把自己塞了进去,顿时觉得喘不上气,赶紧又扒了下来。小张妻子埋怨他:“你现在是越玩越野了,就差玩命了。”小张忙解释,这身胶衣,比救生圈还靠谱,穿着它,躺在水里能睡觉,再说了,咱去的是游泳和赛艇训练基地,有泳道的。最后的协议是,不许去不熟悉的水域,不许单独去,不许不穿胶衣去。 春天乎的一下就来了。 <上集>  <下集> …

Archived

跑者小张的精彩人生(上)

小张是我的朋友,他聪明好学,勤奋持家。人近中年,也算挣得一份家业,膝下俩子,有房有车。但是平日里忙于工作,疏于锻炼,早早地开始发福,健康状况也开始走了下坡路。他开始有些担心,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天他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给我,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 小张是个聪明人,这种又省钱,又省时间的锻炼方式,不正是他最需要的吗?他马上跑去最近的 shopping mall,找到Sport Chek 的sales精心的挑选了一双适合他生理结构的跑鞋。趁着天气还好,当天下午就出门跑步了。 小张每周坚持跑2-3次,周末多跑点,平时少跑点,3到5公里不等。他感到精神好多了,食欲虽然也增加了,但是他还是努力地控制着,因此体重在逐渐的下降。有一次来我家做客,朋友们都夸他身材变化很大。尽管他太太抱怨他到处丢那些汗湿发馊的T恤,但也是满眼的爱意。看得出来他现在很得意。 怪我这个朋友粗心,小张就这样穿着全棉老头衫跑了一个春季……小张跟我一样高,但是得穿 M 号的。他来拿了3件 Tech Shirt,都是我嫌大的压箱货。他还穿着全棉袜子跑步,我又翻出了两双 warehouse sales 时囤的 2XU 的跑步袜给他,他坚持要给钱,就丢下20块钱跑了。那个周末,他跑了8公里。 小张平时就绕着小区跑,跑一圈三公里,两圈六公里,第三圈切个小路就是八公里。这都是他在谷歌地图上量过的。他也从来不在意速度,反正大差不差,能按时回家带小孩儿是最重要的。来拿衣服那天,小张跟我聊了一些比赛的事,就像比赛能否拿名次这类的话题。我告诉他,我们不是为了追求名次而比赛。我们第一是为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很多群众比赛同时也是慈善活动;第二是为了提高自己,跟自己比赛,检验自己训练的效果。这些话,就像草籽一样,种在了小张的心里。 有一天,小张问我: 我一如既往的推荐他用便宜的手机 App,跑步嘛,不就是图个省事儿又便宜。随手把他推荐个了几个跑群,这样他可以更多的获得跑步的咨询,不用什么都等着问我。 小张最喜欢Maffettone Side-Road(妹夫屯)社区的跑步群,群里都是年龄经历相仿的跑友。他进了群以后很活跃,很快融入其中。从此开始了周末群跑,发自拍,喝咖啡的快乐人生。小张的跑步装备逐渐升级到了压缩衣,压缩裤,压缩袜,防眩光的墨镜,透气的帽子,防风又透气的风衣,不同环境的跑鞋,夜间的反光背心,安全头灯……这些都是跑者必备的装备。群里人多好办事,小张认真地等待各种团购和打折的机会,慢慢的把这些装备都置办齐了,省下了不少钱。 最近跑群里都在谈论 MAF 180,这是一种根据心率来严格定义有氧耐力训练的理论。小张这么爱学习的人,很快就理解到了其中的精髓——有氧运动是以燃烧脂肪为能量基础,而心率是判断燃脂还是耗血糖的最直接方法。小张思前考后,认为跑步这事不能蛮干,安全最重要,为了家庭,这点花销还是值得的。 群里有各路神人,在 Timex 和 Garmin 双面专家小杨的帮助下,小张很快就以最便宜的价格拿下了一块心仪已久的 …

Archived

群跑和跑群的目的是什么?

一直想在几个跑群里表述一下自己对跑群“鸡血”的观点,但是又总是担心得罪人。每每鼓起勇气想给跑群的气氛降降温,虽然会得倒几个赞,但是最终还是会尴尬冷场。 我是从孤独中跑起来的,原来以为跑步就是一个人的事。加入了 CRIT 以来,知道了原来跑步可以有群跑。群跑的确不错,可以相互鼓励,相互督促,跑完可以咖啡小聚,也算是丰富了社交活动。我很快就迷恋上了群跑。 要想群跑就必须以来稳定的跑群。跑群可以算是社交媒体上最健康最单纯的团体了,我这几年里在跑群里收获了很多经验,知识,友谊;我知道还有人收获了爱情,这我就不掺乎了。这些都是跑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我想来说说在跑群里不应该存在的——鸡血。 我对待跑步是认真的,非常的虔诚,尽管如此,还是难免伤病,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去不掉心里那点执着和虚荣。因此,我不能说我能够做到百分百的自律。但是,我对待跑友是百分百的真诚和坦率的。我从来不鼓励跑友快速上量,从来不怂恿跑友早日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有的时候,这种真诚和坦率,会令不熟悉的跑友感到失望甚至难堪,怀疑我是不是瞧不起人。所以,先道个歉吧。然后再次表明,我的不懂事,完全出自善意,基于自己的一点点经验。 大多数跑友都人到中年,很多人过去没有太多运动经验,正如大家赛记的常用开场白格式:“自幼体弱多病”。我们现在开始参与运动是好事,我们追求的目标不是10 k,也不是半马,全马,更不是破四破三。我们应该追求跑10年,然后再跑10年。跑圈里的朋友个体差别很大,有人能跑100迈,但是你完全不知道人家过去10年间是如何的自律。你今天能跑出 3k 也完全有理由为自己骄傲。 所以我今天在多跑和菜跑的各个跑群里呼吁,作为严肃认真的跑步者,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从自己做起,多学习,多交流,少一点鸡血,少一点恭维。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尊重跑友的自我选择,不要公开鼓动跑友参加比赛,不要公开鼓动跑友参加更高规格的比赛。 尊重跑友的当前能力,不要鼓动跑友进行更长距离,更快速度的训练。 对于跑友们偶尔难免的冲动,比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跑一个32k+,资深跑友更应该有担当的站出来批评。这一点,Jack Huang的直率是值得学习的。 尽自己所能提供知识和经验上的帮助,鸡血是廉价的,知识和经验才是宝贵的。 参加群跑活动,需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跟随,对于不熟悉的路线,提前约好相同配速的同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跑步是娱乐,是锻炼,更是精神和人格上的修行。希望多跑和菜跑的跑友共勉,一起跑过10年,20年再回头评说当年的快与慢。   Share the post “群跑和跑群的目的是什么?” FacebookTwitterShare…

Archived

写给菜跑,和菜跑的接力队

多伦多有两支认真的华人跑步团队——多跑和菜跑。菜跑,顾名思义,菜鸟团队呗,我就是菜跑成员之一。 菜跑的灵魂人物之一,老詹,是我在一次多跑的年终聚餐结识的。老詹是中医,彼时与他谈起养身和锻炼的话题,颇多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歧一点也没减少。但是老詹把我拉进了菜跑群。老实讲,刚进菜跑群,顿时就能感到菜跑的整体竞技能力和理论水平都低很多。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如何开始跑步,甚至连如何买一双合适的跑鞋都成问题。我进去以后很热心,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提供了一些知识上的帮助,也参加过几次集体跑步和聚会。和任何一支成熟的团队一样,菜跑有他们稳定的核心成员,他们很认真的跑步,有人进步很快,有人没什么进步,但都不妨碍他们认真的跑着。几年了,只要天气好,他们的周末集体跑就没有断过。有人认真的研究着跑经,有人认真的招呼着更多的人一起跑,他们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到了周末就是那么简单,在一起跑步比什么都重要。 逐渐的,多跑和菜跑的交集越来越广。有些菜跑队员加入了多跑,多跑队员也混进了菜跑。记得当时有人说过,我们菜跑的不应该加入多跑,引起了一点小争论也就不了了之。至今,这两只庞大的队伍就这样存在着,相互注视着,保持着距离,也保持着沟通。 今天我主要想介绍一下菜跑的接力队。这是菜跑团有别于其他团队的最大特点,没有之一。菜跑团成立三年有余,就参加了3届多伦多好生活马拉松接力比赛。菜跑团员很可爱的一点就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仍然保持着参与的热情。马拉松42.2的确不是说跑就跑的,那咱就分成8段来跑,总算也是在赛道上跑过一场。第一届,一支接力队8人;第二届,四支接力队32人;这一届,5支接力队40人。 曾经的接力队员,如今成了菜跑的主力。他们从不相信自己能跑步,到怀疑跑步会伤膝盖,到现在成为长跑高手。有人从此开始保持着慢跑养生的好习惯,有人从最初的5公里到独立完成马拉松,有人已经成为马拉松比赛的官方配速员。 组织一支接力队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菜跑为了优化效率,于是同时组织几支接力队。这样,一位总大队长就担起了几个队的工作,其他一些核心团友再提供辅助协调工作,很辛苦,但是每年都组织的有条不紊。由于接力比赛门槛低,社交意义强于竞技意义,所以很容易吸引到新手参加进来。因此菜跑通过这几届的接力比赛真是吸收了很多从零开始的跑友。到现在,菜跑团的跑友已经达到260之多。所以,菜跑这个名字,已经不再是谦卑和自嘲,已经有点骄傲的味道了。菜跑和多跑跑友的总和,除去重叠的成员人数,估计已经超过400人。 从零开始,然后了解了长跑,最后爱上长跑。不少菜跑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今天,多跑的陈铁对菜跑的老詹说:“你这是为多伦多华人社区做出的贡献啊”。这个评价很中肯,可以代表我们众多跑友的态度。 如果你也对长跑感兴趣,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开始。加入我们吧,无论是多跑,还是菜跑,会为你打开一扇大门,通向崭新的世界——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你,结识一些不一样的新朋友,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另一个版本结束语】通向崭新的世界——那里种满了草——名牌跑鞋,跑步手表,压缩衣,压缩裤,(永远缺货)的队服,路跑装备,夜跑装备,越野装备,健身房会员,自行车,骑行台,跑步机……一起来拔草吧! Share the post “写给菜跑,和菜跑的接力队” FacebookTwitterShare…

Archived

“没事吧?”“有事就晚了!”

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说开去 凡事都得讲个规矩。记得以前有个亲戚,看我每次开车都得系安全带,把他给急得,说下次回国给我带个酒瓶起子,另一头是安全带插扣,插进去就可以骗过安全带警报器了。我赶紧婉拒了,心想,这要是被警察逮着——用酒瓶起子骗过安全带警报器,叔叔会不会对我说:出来,手放到头顶上,保证不打死你。 在加拿大,小孩子乘车出行需要用 car seat 或者 booster,这是常识。我们做父母的,难免有帮别人稍孩子或者请别人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家人总是会仔细的安排好booster 或者 car seat 的转移交接,否则我是不会接送别人的孩子,我也不会让别人接送我的孩子。这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我还是听到过有人不以为然的说:“没事吧?”怎么说呢?没事也就没事了,但是要有事就晚了。不想说什么死死伤伤煞风景伤友情的话,就说说被警察抓到吧。警察要是抓到我车里有小孩子没有坐 car seat。 首先,一定是不会让我走了,一定会打电话通知家人开车来接。然后,就是开告票给我。根据《安省驾驶条例手册相关条例》,我将面临高达$1000加币的罚款并扣2分。随后几年的保险费增长怎么算还不清楚呢。这只是最最轻微后果了。 “没事吧?”可能是我最讨厌听到的三个字了。可这三个字总是在我们的环境里频繁的出现。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哦。”“没事吧?” “这里不是过马路的地方哦。”“没事吧?” “骑单车也是要戴头盔的哦。”“没事吧?” “现在是危险期……”“没事吧?” “窗户这么低,没有防护网,会不会不安全?”“没事吧?” “这条路是单行线,还是绕一下吧,别被警察抓到。”“没事吧?” “这里是猛兽区,还是别在这里下车吧?”“没事吧……”(此处纯属瞎猜) 意外,即意料之外的事件,凡是你能够预知“没事”的事件都不被称之为“意外”。但凡意外之事,都是你料想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一旦发生便难以追回。你非真神,不要大言“没事吧?”要多想想“万一有事!”有了那不寒而栗的一闪念,你就会觉得甭管再麻烦,还是照规律来更稳妥。     Share the post ““没事吧?”“有事就晚了!”” …

Archived

如何才能拯救人类!How to save humanity!

今天是持续高温警报第二天,即便是清早出门也感到闷热难当,于是临时决定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完成中距离慢跑。 自从加入了 LA Fitness 这家大型俱乐部以后,见识到了小健身房里见不到的各色人群,也算是附加价值吧。在跑步机上开动没多久,右边来了一位硕壮男。他的脖子应该比我的腰还粗,他的肚子跟我的汽车轮胎差不多大,个头跟我差不多。他一直不停的讲电话,在跑步机上以逛超市的速度走着。他兴奋的给电话另一端朋友介绍最近经常去的几个交友网站,我心想,你这样的也就只能上交友网站上意淫了。大约十分钟左右,他试图伸手去够控制台,结果却够不到,被肚子挡住了。我以为他想加点速,结果不是的,他撑着扶手站到了跑步机履带外侧,索性机器都不关就走开了。右边来了一位精瘦的女性,可她只跑了5分钟就开始大口的喘气,身形溃散地坚持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关掉跑步机就走了。周围没人看了,看看楼下,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就是在无所事事的走来走去,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玩手机,坐在垫子上聊天,喝饮料。这还是在健身房里呢,出了健身房之外,到底有多少人是恐惧和排斥锻炼的呢?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传播着各种门道的“健康学说”。人们热衷于追逐(转发)“不用运动也能减肥”,“xx和XX相生相克”,“学会这几个动作轻松拥有8块腹肌”……但是人们看到马拉松跑者训练的时候,总是流露出疑惑的眼神——这样真的好吗?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魔鬼身材们,她(他)绝对不是每天做几个动作,或者吃点什么秘方就能得到的。他们训练的时间,比我们这些业余跑者多得去了。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那么畏惧运动呢?是人的天性就不适合运动吗?那为什么人类却有那么多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全人类都沉浸在其中?但是轮到自己去坚持长期的运动,绝大多数的人又踌躇了?多么拧巴的人类啊。 据说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始于大约250万年前,那时的人类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以捕猎和采摘为主要生产。通过捕猎和采摘活命,都需要长距离奔跑或者行走,而这种悲催的岁月持续了数百万年。饲养和种植是下一个阶段的文明,大概距今2-3万年。虽说饲养和种植保证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减低了风险和劳动强度。但是这个阶段人类还是不断的要和大自然做斗争。人类通过饲养来获得蛋白质来源,仍然需要驱赶天敌,同时通过捕猎来获得额外的食物。农业耕作本身更是高强度体力劳动,一点没有摘果子好玩和浪漫。饲养和种植活动,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产。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体力活动——战争。和动物们保护地盘和争夺配偶的引发的争斗行为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驱逐,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所以你看,人类把财产看得比自身更重要,那是从老祖先那儿带来的。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奋斗,获得了万灵之王的地位,并且很好的巩固了下来。除了超凡的智力以外,不多也不少的体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孱弱得连小命都保不住,再聪敏也没有个卵用。人类的体力足以征服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少数凶猛的食肉动物却因为他们的食谱太过挑剔,所以总是在群体的健康程度上处于劣势,特别是食肉动物们一旦没有足够的肉吃,连性欲都受影响。光是这点人类多朴实啊——保暖思淫欲,只要有大米馒头拉条子,有遮体的衣服,就能想那事儿。所以种群的壮大,即便个体斗不过猛兽也不至于被它们都吃光。 人类真正开始过得轻松一点,大概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有机器后有电,确实解放了体力,很多艰苦,重复,枯燥的劳动被机器替代。特别有代表性的是机动车,船,飞机的交通工具,把人类用来长途跋涉的双脚解放了,就连过去有钱人才能骑的马,现在成了更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优雅的运动。 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之后,人类再一次得到了体力上的极大解放。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活动变化之一是全球化经济,也就是或发达国家把体力活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欠发达和贫穷国家去做。这样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多比例的从事科技,金融,管理和服务等轻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彻底摆脱了体力劳动,不再为寒暑所困扰,不再操心粮食,不再担心距离。所以你问这些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他们回答说“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 如果把250多万年人类的进化史,浓缩成一个人的一生的话,这个人从生下来就在拼搏,奔忙,奋斗,进入壮年,刚坐下来喘口气准备思考人生。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可能相当于喘了半口气,这个人一定不会认为下半辈子千万不能在奔跑了,一定的养着。只可惜,这只是一个假设。250多万年,上千亿的个体的记忆不可能连续的。现在,生活在全天候恒温室内,汽车代步,敲击键盘,把玩手机的人们一定觉得人生来就是得这么过。他们对一个跑完十几公里以后去上班的人大惊小怪,其实只是不知道,一瞬间以前,人们需要几天奔跑几百公里,追击到足够的猎物,好收集起来度过严冬。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运动是出于爱好,而不是需要;少数人出于爱好参与运动,更少数人成为职业运动员,供人观赏;至于一般人,不运动也无所谓,吃好点一样能够健康。如果你怀疑的话,看看你身边的人,主动长期坚持锻炼的有没有超过10%。 这是个有趣的悖论,既然人类凭借出色的体质条件成为万灵之王,却为什么会如此厌恶体力活动呢。既然自己厌恶体力活动,为什么却又喜欢观赏体育运动,承认体育运动之美呢?我猜测,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凡是需要体力活动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死攸关的挣扎。比如狩猎,需要长途奔袭。比如耕作,在生产条件落后的时候,农耕是个需要极大耐力的劳动。比如战争,就更不用说了。人类早就在清闲的时候通过游戏竞赛的方法来娱乐打发时间,贵族们在不打仗的时候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激励自己子弟的斗志。但是那都是顺便玩玩的,并不是闲到无所事事专门训练来从事体育运动的。然而,人类的科技进步是爆炸性的发展。就像我刚在比喻的那样,几乎是喘半口气的时间,人们突然不需要幸苦劳作了。那几百万年烙印在人类基因里的,必须艰苦的劳作才能保命的信息不可能一下就消失。所以人类总是把劳作(体力活动,运动)和保命这种悲催的命题联系在一起,这是镌刻在基因里的记忆,不是你的错。这个信息在过去很价值,它告诉你——不努力就去死。通过这样的强化,促使族群生存。而现在,突然间不用努力了,也明摆着不会死,那凭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对于个体,这个基因信息很有机会造成反面作用——厌恶运动。 问题是,人类真的做好了不需要运动就能活命的准备吗?我的回答(猜想)是:肯定不会这么快——数百万年优胜劣汰的结果不可能短短几十年就改写。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人那么怕发胖,却那么容易发胖,那是经过数百万年,为了适应严苛的生存环境而保留的绩优基因。有机会就得攒脂肪,能不浪费就不浪费,需要的时候一点一点的用,用一点管好长时间(胖子读到这里有没有抓狂的感觉)。虽然霍金和一些科学家提出,人类的基因已经足够复杂,既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变异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有多快呢,大概是1000年。不幸的是,到咱们这一代,还没过100年,显然咱们的基因还没有成功变异,所以那些“轻轻松松几个动作,拥有八块腹肌”之类的也是没错,只不过早说了900年。 我胡思乱想——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现在全球人口早已突破70亿,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医学的发展会不会也爆发式的突破,成倍的延长人类的寿命?如果人类坚持这种四体不勤的生活方式,会不会有更多的疾病产生而拖延医学发展的脚步?会不会医学还没有爆发之前,疾病却爆发了!!! 作为众多异类中的一员,我真的不是那种害怕和厌倦体力劳累的人类。相反,我倒是经常把静静的坐一会儿当作一种意志品质的修行(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坐在这里敲字)。我也经历过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嘌呤等等。自从回到了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这些困扰就都没有了。比较幸运,我喜欢运动,不像有些朋友,完全处于健康的需要,勉强自己坚持运动,很痛苦。我在想,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在千年的时间里基因突变,应该不是变成不用运动也能健康,而极有可能会变成不再厌恶运动的基因占优。就算是突变假说不成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主动追求运动和不厌恶运动的基因有更多机会流传下去。。 周末随笔,胡言乱语,有得罪人之处,请原谅。出发点还是好的——拯救全人类嘛。 Share the post “如何才能拯救人类!How to save humanity!” FacebookTwitter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