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是多伦多马拉松跑者的节日——每年秋季的湖滨马拉松在这一天举行。 比赛前一周,朋友们就开始对当天的天气议论纷纷,主要是担心有雨。大家都习惯性地以为早晨会冷,而我却担心天气太热。 直到比赛前一天,大家仍然对气温不是太担心,毕竟直到正午也不过17度多。好像更多的操心集中在最高可达44公里每小时的南风。我还是担心会太热,小雨加多云,体感25度意味着我们将在潮湿和闷热中跑一个马拉松。由于湖滨马拉松的线路主要是东西向,所以南风其实带来的影响不大,反而可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我希望风再大点才好。 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湖滨马拉松了,一起都是那么熟悉,就连在 Eaton Centre 还是无法靠自己的记忆走出去的感觉都是那么熟悉。比赛前,遇见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平时都难得一见,过节了,还不都得出来走动走动!天气真好,大家再也不用在塑料袋里哆哆嗦嗦,一个个的穿着短裤背心,大大咧咧的,一点秋季马拉松的样子都没有。 站在起跑区以后,居然闻到了令人不快的汗味。可能由于天热,我发现周围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热身——这是错误的。我一直不老实的蹦蹦跳跳,保持心率在120以上,直到起跑前的一瞬,雨也按时下了起来。 Share the post “2016多伦多湖滨马拉松 in Hoctober” FacebookTwitterShare…

2016多伦多湖滨马拉松 in Hoctober
带着枷锁跑步
病愈 凌晨五点,习惯性的醒来,不过没有什么压力,反正也不用起床。我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用力呼出——不错,虽然气管还有些紧,但是没有痰鸣,也没有要咳嗽的迹象,比昨天又好一些。仍然感到很虚弱,不打算出去跑步了。于是,我心安理得的闭上眼睛,沉睡过去。 上个星期吃了7天抗生素,症状迅速的减轻,但是停留在咳嗽阶段又拖过了一周。算起来我已经两周多没有跑步了,这次的湖滨马拉松要泡汤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病得不是很重,既没有头痛发烧,也没有鼻塞鼻涕;只是间或地剧烈咳嗽,伴随着精神萎靡。我只请假休息了一天,然后就觉得实在没什么可休息的。病得什么都不耽误,只是正好不能跑步,这恐怕是对跑者的精准打击。 看了三次医生,都说不出所以然,只是嘱咐我多休息。那就多休息吧,每天晚上10点30上床,早晨7点起床,这段时间把觉补了个足。 挣扎 凌晨五点,手机闹铃响了。我迅速精准的把它取消,翻过身找了个舒适的姿势:“再睡十分钟,一会儿动作快点来得及”。十分钟以后:“再睡一会儿,今天少跑点。” 再醒来已经六点多了。“改中午跑吧。”“中午太热,改晚上跑吧。” ——这是我的夏季训练后半程几乎每天上演的挣扎。 夫人在医院工作,清晨6:40就出门上班。家里还有两幼童,所以我的晨练必须在6:30前结束。这就是为什么六点多起床对我来说已经太晚了。 今年春季的密马其实跑得挺成功的,在风雨的天气下,比预期目标(330)仅慢了27秒。但是我也感到了自己耐力方面的短板。在3个周期的FIRST训练计划中,我总是能够逐步的提高 Interval 和 tempo 的成绩,而周末长跑却始终是一块心病。因此密马结束以后,经过简短的了解,决定改用跑量更高的Advanced Marathon计划。 阿妹(AM) 一切皆因果。为了提高跑量,我选用了AM 55(里程量最小的AM计划,最高周跑量达到55迈即88公里)。我最大的担忧是早晨时间紧张,所以买来书以后,没有详细阅读,就直接跳到制定计划表的章节。照本宣科,做出一个18周的计划很容易,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我详细的计算了每个Key Run 所需的最短时间,这样心里有个底——最早几点起床。问题出在这里,Advanced Marathon对pace或心率的描述,总是用一个区间来表示,比如65%-74%。我意识深处摆脱不了来自时间的压力,因此总是采用区间里的最高值,这样得到的预期时间最短,给我一定的心理安慰。于是,从训练开始的第一天,我就总是努力以训练计划的最高强度完成每次训练课。 酷夏 这个夏季,安省迎来罕见的酷热。从7月初到9月中旬,酷热的天气几乎没有中断。酷热的天气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无法再利用午餐时间跑步,一天中只剩早晨和晚上两个时段。而晚上通常比早晨热很多,所以,我大多数时间还是愿意早晨跑步。 高温会降低单位携氧量,从而导致心率上升。按照计划,如果要准确地达到训练目的,更重要的是控制心率。但是,对于我来说,控制心率就意味着花更长的时间。于是就只管按照计划的配速跑。跑得真是很辛苦,每一个Key Run 都辛苦,连 recovery run都幸苦。 这个时候心态渐渐失衡,有些人格分裂——一方面渐渐的厌恶跑步(早晨不想起床就是症状),另一方面每次跑都努力push自己,以为坚持过去就是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