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让这份问卷在短短4天内收集到100份答案。这100份答卷来自中国大陆,加拿大,美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和日本的华人跑者。
答卷的分析很耗时间,现在有些懊悔把大学时学到的统计学原理都还给老师了。我最终会把数据放到微盘上与大家共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去最更深的分析。
考虑到大多数阅读者会通过手机访问这个页面,所以我把显示图表结果的网页链接放在文章结尾处,以减少图片下载(节省流量)。
在这篇博文中我先做一个简述,对整个调查状况做一个大框架的评估。这个调查针对特定人群——华人跑者。调查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我的博客和我的社交网络,这对采样质量有帮助还是有影响还有待观察。我也检阅了每一个独立的答卷,没有发现重复回答和机器人回答的迹象。
【Summary: The target population of this survey is Chinese runners. I published the survey on my personal social networks and in my runner’s groups. Within 4 days, I received 100 responses. Based on reviewing each response, I ensure all the responses are trustful. In this blog i will present a summary idea. I will continually do deeper analysis, publish in my future posts.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from Chinese runners all over the world. 】
Q1. 性别和年龄范围。这个结果符合我平时的观察。我们“多跑团”的历次征集意见活动的男女比例也都接近7:3。但是在加拿大的很多比赛的参赛女性都比男性要多,刚才有跑友告诉我本地的running room的会员男女比例是3:7,正好反过来。这个数字简单明了,让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身边的女性参加体育锻炼。
有趣的是,女性跑者的年龄范围分布均匀。而男性跑者的人数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类线性增长。按照区分性别以后修正过的比例是:
- 女性:<30 : 30 – 40 : > 40 —-40% : 23% : 37%
- 男性:<30 : 30 – 40 : > 40 —-7% : 28% : 65%
从这个分布可以看出,女性对于健康的关注更加稳定而持续。而男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想想年轻中国人吸烟的比例。年轻的男性华人,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应该多照顾自己的健康,等到40多岁再开始,不能说晚,但至少你失去了很多。
Q2. 跑龄范围在整体调查对象中呈正态分布(2-5年占最多:42%),这个符合预期,从而佐证了调查质量。这个数据还会用到其他的分析里做一些交叉参考。100位跑者有8位坚持了10年以上,很令人钦佩。在现在这个跑步热的大环境中,如果5年后再做个调查,这个数字会上升吗?
Q3. 主打参赛项目是多选题。不出所料,全民大热门的马拉松选项达到了85%!注:这里有3个填写到其他选项中的,被我合并到了接近的选项里。再加上25%的选项集中在中长跑上,那么这个调查针对的特定人群——跑者,无疑是准确的。
Q4. 只有17%的跑者没有(曾经没有)训练计划,看得出来理性的体育锻炼成为了一个趋势。我30岁出头时有两年的跑步经历,但是也没有什么计划的。互联网络为我们带来很很多福利,信息的快速传播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基本上你跑步超过半年就会加入跑群,加入跑群半个月就开始关注计划。不算夸张吧。自己看数据把,训练计划的来源非常广泛。
Q5. 训练的执行情况也是呈正态分布。执行情况“比较好”的占最大比例(46%)。毕竟,作为业余跑者,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我自己在上个十六周的训练也就是“比较好”。要做到非常好,除了自己的意志力之外,真的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Q6. 执行训练计划中的行为也是多选题。超过半数的跑者改变过训练课目和改变过训练参数。只有非常少的(12%)人完全执行训练计划。这个和后面53%的跑者认为伤病是执行计划的最大阻力有没有关联呢?我要在后续的深入分析中来回答这个问题。
Q7. 超过半数(52%)的跑者认为,伤病和其他不可抗力是执行训练计划的最大阻力。这个选项有点设计失误,不可抗力涵盖的因素很多。这多多少少夸大了这个选项的比例。但是伤病成为跑者执行计划的最大障碍是毫无疑问的。24.5%跑者还认为,没有时间也是很大的障碍。这个数据看起来平淡的无奇,可是把它分解到性别和年龄中去,你就看出更有意思的事实了。贴个图,剧透一下:(请看标题上方的图表)
Q8. 这又是一个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结果(除了最近没有参赛的12位)。完赛并达到预期的最多。完赛但是离预期很远的只占6%。完赛情况和训练情况有没有强联系呢?现在还不能断言,更仔细的研究。
Q9. 压倒多数(84%)的反馈认为”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影响比赛的结果最直接因素”。这看来是毫无疑问的。
Q10. 对于具体某一次不理想的比赛结果的原因,答案比较平均,但是接近半数(47%)的跑友选择了“包括天气,旅行,身体状况等意外”。 无论你的训练状况有多么理想,都敌不过突发的意外,我放弃过的一次比赛就是因为赛前意外受伤而造成的。而这个秋季的马拉松之前我又一次意外受伤(与跑步无关的),虽然没有导致弃赛,但是目标降低了5分钟。我还记得15年波马一位华裔跑者因为雨中比赛而导致失温的那篇赛记。有比赛的跑者,一定要在赛前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刚才在Q7中剧透了一下。现在再来看一下图表。

我给Q7加上一个维度,用性别和年龄来更细致地分解Q7的结果。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男性跑者在三个年龄阶段,所感受到的时间压力是比较均衡的。而女性跑者呢,看看30-40岁感受到的时间压力,那块最长的浅色条,我来告诉你数字吧——71.4%!!!女性在30-40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而产生了这么明显的时间压力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一个现象蛮有意思的,伤病(酱红色条)对训练的影响,越是年轻的比例越高,无论男女。正应了那句老话啊:不作不die。哈哈哈!
今天真的写不完,数据还在一边等着整理呢。下篇预告:1. 获得训练计划渠道在人群当中的分布情况和执行计划的效率的分析;2. 执行计划和比赛完成情况的近距离分析。敬请关注。
欢迎数理统计学大神对我的粗浅理解提出批评指正。
欢迎大家在社交网络上转发本文。如果需要全文转载,请尽告知义务,并且注明出处,谢谢。
[…] 5-10年的高手们,应该是度过了艰难期,中断计划的比例下降,“较好的和非常好”的总比例继续攀升。但是大家别忘了我在上一篇的大纲中提到过的。跑龄的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过了2-5年的高峰期以后,跑者人数减少很多。也就是说,在上一阶段没有认真坚持训练的小伙伴们,可能不会进入到高手阶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