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恐慌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陌生。人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舒服,更不要说做为陆生动物,进入了完全不一样的水域。不少朋友为了开放水域游泳,做了很多准备,练习了很长时间。然而一旦进入湖水,还没怎么开始游,就被巨大的恐慌击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把我经历过的恐慌全部总结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你在下水之前对这些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些心理准备。 水草——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刚开始游出没几米,就看到了满眼的浓密恶草飘逸,一片一片地向你伸出手来,真的令人毛骨悚然。这种水草也就是在浅滩存在,10几米的宽度而已。这个时候,你要冷静,用舒缓的频率几下游过去。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泳显然比蛙泳有优势。 深不见底——你冷静的游过了水草区,终于摆脱了密集恐惧的状态,来到了深不见底的区域。湖水和泳池不同,没有池底清楚的线。你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只有在手臂周围有光。这完全是个陌生的世界,连声音都变的不同,只有你的呼吸声,和水从耳边流淌的声音。你不用去想水有多深,3米和30米对于你来说是一样的。 没有边际——你厌烦了泳池里拉几条线,快道和慢道分开(事实上总有人不管自己游得多慢也在快道呆着)。现在好了,再也没有讨厌的线,这么大的湖任你游。慢点——我在哪儿?我离岸边有多远?我还能游回去吗?如果你是自由泳却不会观望,那就麻烦了,你只能看到换气的一侧,看不到前面。学会观望很重要,你能看到游泳的方向。要习惯从水平面看岸边。刚开始觉得远的可怕,根本游不到边,多游几次心里就有了数。 孤独——跑步还能找个朋友边跑边聊天,游泳你跟谁聊天去?能边游边聊天的那是水生哺乳动物。你和小伙伴一起出发,两分钟以后,视野里就只有你自己了。也许有人落在你后面了,除非他不停地挠你的脚,否则你也不知道他在那里。你从来没有这么孤独过,还是在水里。这个时候,你可以多观望几次,就会有机会看到前面的人(刚好他们也在观望的时机)。能看到人,心里还是好很多。 力竭——出发要慢。和跑步一样,一开始太快,会累。和跑步不一样,游泳累了以后会怕。我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气也上不来了,心慌,头晕。没有别的办法,慢慢游,甚至躺一会儿,平静下来再接着游。 水温变化——湖水是不均匀的,有的时候游着游着,一股冷流上来,冷得你打寒战。这是胡思乱想的绝好好时机——冰川还是漩涡?所以我们要穿胶衣——隔开大面积皮肤和水的直接接触——减少失温的危险。胡思乱想也不好,稍微大一点的湖都有暗流涌动,几乎每一次游泳都能遇见冷水。 风浪——初学者不要在有风浪的日子下水,浪涌会让你感到头晕,也限制了你的视野。迎着浪游你会觉得很累,有永远也游不到头的错觉。绝望会带来很大的恐惧感。 异物——你正享受着平静开阔丝般顺滑的水面,感叹着大自然的恩赐,一个邪恶而又暧昧的抚摸,划过你的脚心。你的心脏一整狂跳——不会是遇到了!惊慌降低了你的速度,下一个抚摸就上了你的大腿!!你慌忙的挣扎,定睛一看,原来你同来的伙伴,优雅的超过了你。有的时候,游着游者,一个漂流瓶都能把你吓一大跳。 写下这些,不是要吓唬你,就是想告诉你会经历些什么。惊慌是比水更危险的因素。祝你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季,尽情享受开放水域游泳的快乐。 Share the post “8 reasons cause panic when swim in open water” FacebookTwitterShare…

8 reasons cause panic when swim in open water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安全(Open water swim safety)
越来越多的多跑团友开始练习游泳。今年初夏,参加 Wilcox Lake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团友居然增加到20人之多。去年我开始进入开放水域前读过一些关于安全训练的文章,现在很难全都找出来,只好凭着记忆和我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在开放水域安全地游泳训练。 如何选择一片安全的水域至关重要。人们对深不见底的天然水域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所以常有人说,这个湖很深,很危险,不适合游泳。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其他条件一样的话,2米深和20米深的水域对于游泳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天然水域最凶险的地方往往是在浅滩处,因为那里最有可能出现极度变化的斜坡,松软淤泥和其他杂物。选择一片适合长距离游泳训练的水域,你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选择相对封闭和稳定的水域,湖泊总是相对于江河要安全很多。不要在有太多的入口和出口的内湖训练。训练的线路要避开已知入口和出口,因为那里可能有暗流或者漩涡,入口处还有水温变化的风险。不要在有人造(特别是工业)出入水管道的水域游泳。 有明显标志的水域才适合训练,最好是有浮漂的水域,或者在岸边有比较明显的参照物也可以。一大片湖水上完全没有目标的游,不仅危险也没有训练价值。因为你都不知道游到哪儿了,方向控制的如何,游得有多快。不知道游到哪儿也是很危险的,你有可能在水中打转而耗尽体力。 要选择水生植物较少,没有危险水生动物的水域游泳。弗罗里达州度假村的水塘就不要去游泳了。 总是在自己熟悉的水域训练。不像跑步,你可能会喜欢换换环境,甚至挑战一下陌生的线路。开放水域游泳,最好不要贸然去陌生水域。至少不要单独去无人管理的水域游泳。 避免在有快艇,渔船,吸砂船等船只密集的水域游泳。避免在专门的渔猎区游泳,渔网和鱼线对于美人鱼一般的你是致命威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放水域游泳的装备同样事关安全。在开放水域游泳训练,动辄都是公里以上的长距离,不像在泳池可以扶着岸边休息。因此,当你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危险程度要比在泳池高出很多。在开放水域游泳,不要害羞,救生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Wetsuit,我们翻译成胶衣,是以合成橡胶 Neoprene 为材料拼接粘合而成。胶衣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温,二是提供浮力。加拿大大多数地区的湖泊里,水温总是个挑战,一般只有7,8两个月勉强适合游泳。胶衣隔开皮肤和水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因为低温而导致的人体失温。穿胶衣在入水时还是会渗入一些冷水,但是被体温加热以后就不会有持续的热交换。连体的胶衣本身的浮力足以在水里托起游泳者。绝大多数三项赛和开放水域游泳赛都允许使用胶衣,甚至有些水温比较低的比赛要求必须使用胶衣。 胶衣比较昂贵,动辄都超过200多加币或者美金。如果你不打算在水温很低时游泳,也没有打算购置胶衣,“跟屁虫”是个不错的选择。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时刻跟在你身后的浮漂。跟屁虫用尼龙带绑在腰上,游泳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果遇险,马上翻身抱住它,利用它的浮力可以休息,等待救援。但是跟屁虫严格意义上的作用是警示标志,不是合格的救生用品(因为它是充气的)。更好的办法是拖一根swimming noddle。 鲜艳的泳帽也很重要。在开放水域游泳,船只也是很大的威胁。因为游泳者的目标很小,只有一个头露出水面而已,鲜艳的泳帽就像浮漂一样提醒船只避让。或者拖一只跟屁虫。当然,我们应该主动避免在船只密集水域游泳。 最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游泳者自身了。 足够强健的体格。在进入开放水域游泳之前,你至少应该有在泳池中挑战同样距离的能力,不要带有任何侥幸心理。马拉松跑崩了你可以躺在路边,游泳游崩了你躺哪儿呢? 掌握正确的技术。蛙泳是个比较舒适的泳姿,因为不需要专门的观望。但是蛙泳对于三项选手来说,并不是最经济的泳姿。自由泳则需要专门训练观望的技术,否则的话你看不到前方没法辨别方向。辨别方向很重要,因为训练也好比赛也好,线路都是在已经验证过安全的区域。如果你游偏离到了陌生水域,就难说了。我在泳池里练习了很久的观望,所以第一次进入开放水域就没有紧张的感觉。 谨慎小心的态度。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特别是有雷电),水域被占用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时,果断放弃训练。没有必要用生命来换取一次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前面说过20米深的水域和2米深的水域没什么区别。游到水域中间,肯定是深水区域,专注于自己的训练,不要去想什么水有多深。偶尔有换气被浪头打乱,不要惊慌,憋一口气,减速过渡一下,很快就恢复节奏了。 真正遇险时,尽量先漂浮休息,再通过手势或着呼喊先附近的泳者求援。要节省体力,也许休息过后可以自行脱险。训练有素的泳者要有漂浮半个小时以上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其他一些小 tips 入水应该由浅滩处慢慢走到齐腰深处就开始游,不要继续往深走。切忌从 deck 或者岸边跳下水,如果双脚被淤泥吸住是很难被救援的。 经过水草繁茂区域时,动作要轻缓,不要用力打水加速。要是感到脚被水草缠住,低幅度,高频率的抖动会很容易解脱,不要用力蹬。这一点来看,蛙泳比自由泳要危险一些。 平时要多练习仰泳。仰泳是自我救援时的最佳泳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