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 - 3 of 3 RESULTS
调查

从菜鸟到大神—你们之间隔了多远?训练计划的调查分析 ( training plan survey result analysis) — II

过了一个好忙的周末,终于有空坐下来,摆弄那点辛辛苦苦攒来的数据。本来想得很简单,祭出我的拿手活,利用 pivot report —— 生成一个简单的二维百分比条形图,粗暴的告诉读者,不好好训练就拿不出好成绩!只需要几分钟,一张完美的图表就生成了,它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虽然说在做调查的时候应该排除主观期待,以免干扰调查的客观性。但是,这样一个结果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你们看,虽然训练“非常好,极少缺勤”的跑者在比赛中“达到预期”的比例最高。可是训练过程“一般”的跑者中,却有着最高比例的“比预期好很多”的完赛者。即便是“中途中断训练”中,也有11.11%的完赛者认为“比预期好很多”。我们还能不能用“天道酬勤”来教育下一代了?要是这样,我们还幸苦训练干什么,不如碰碰运气? 我想起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统计有误差,但是数字不说谎。当你认为不合理的时候,要么就是你的主观判断失误了,要么就是你的分析不到位。既然我是这么不信任这个结果,那么理所应当继续分析下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加上一个维度。最理所应当的就是加上与时间相关的维度。我选择了跑龄这个轴线,而没有采用年龄范围。因为我直觉上认为跑龄与训练/成绩之间的关联性更强(相对与绝对年龄来说)。我先用跑龄和执行计划情况来生成二维表。嗯?这下有意思的信息出来了… Share the post “从菜鸟到大神—你们之间隔了多远?训练计划的调查分析 ( training plan survey result analysis) — II” FacebookTwitterShare…

Marathon Training Plan, My Running Life, survey训练

三马训练计划(330)生成记

2015多伦多湖滨马拉松就这样成为过去。无论有多少感动,多少喜悦,多少遗憾,都成为了历史。 在低头看表的一瞬间,我就开始想下一个全马的目标到底应该是多少——3:35,还是3:30? 本来二马的目标是订在3:40的(首马成绩 sub 355),因为受伤加生病,而调整到3:45。结果只能算是完成了赛前目标,训练目标其实打了折扣。所以下一个目标到底是多少,成为了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第一直觉是准备 PR 10 分钟,比较保险啊,这次不就是10分钟吗。但是总有点心有不甘。 Share the post “三马训练计划(330)生成记” FacebookTwitterShare…

My Running Life经验

跟我一起做 FIRST Marathon 训练计划

我的训练季马上就要开始。这两天正在重新整理训练计划,我想趁这个机会,把制定FIRST训练计划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跟进。 我制作了一份 Excel 电子表格。这份电子表格可以帮助大家很快的生成一份按照你的预期完赛目标生成的训练计划。跟着我做一遍你马上就明白了。 —  第一步  — 微博用户从这里下载《训练计划模版》, DropBox 用户从这里 下载《训练计划模板》  。注意,这个表里的数据都是根据我的训练计划而制定的,不是给你的训练计划,你需要继续读下去,订制自己的训练计划。 这个计划模板是一份总共有三页的Excel 电子表单:   第一页(Training Plan)就是你的训练计划主页面。 第二页(KeyRun Pace)你的的 Key Run Pace 参数页面,里面的内容是你的训练计划的核心。 第三页(Project Ur Marathon )是个参考表,你可以根据当前的5K,10K或者半马成绩预测你的马拉松目标成绩 这个计划模板上,总共有三个黄色高亮区域需要你自己填写。第一个是比赛日期(Race Date),位于Training Plan 表单头部。 第二和第三个高亮区域位于K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