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多跑团友开始练习游泳。今年初夏,参加 Wilcox Lake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团友居然增加到20人之多。去年我开始进入开放水域前读过一些关于安全训练的文章,现在很难全都找出来,只好凭着记忆和我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在开放水域安全地游泳训练。 如何选择一片安全的水域至关重要。人们对深不见底的天然水域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所以常有人说,这个湖很深,很危险,不适合游泳。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其他条件一样的话,2米深和20米深的水域对于游泳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天然水域最凶险的地方往往是在浅滩处,因为那里最有可能出现极度变化的斜坡,松软淤泥和其他杂物。选择一片适合长距离游泳训练的水域,你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选择相对封闭和稳定的水域,湖泊总是相对于江河要安全很多。不要在有太多的入口和出口的内湖训练。训练的线路要避开已知入口和出口,因为那里可能有暗流或者漩涡,入口处还有水温变化的风险。不要在有人造(特别是工业)出入水管道的水域游泳。 有明显标志的水域才适合训练,最好是有浮漂的水域,或者在岸边有比较明显的参照物也可以。一大片湖水上完全没有目标的游,不仅危险也没有训练价值。因为你都不知道游到哪儿了,方向控制的如何,游得有多快。不知道游到哪儿也是很危险的,你有可能在水中打转而耗尽体力。 要选择水生植物较少,没有危险水生动物的水域游泳。弗罗里达州度假村的水塘就不要去游泳了。 总是在自己熟悉的水域训练。不像跑步,你可能会喜欢换换环境,甚至挑战一下陌生的线路。开放水域游泳,最好不要贸然去陌生水域。至少不要单独去无人管理的水域游泳。 避免在有快艇,渔船,吸砂船等船只密集的水域游泳。避免在专门的渔猎区游泳,渔网和鱼线对于美人鱼一般的你是致命威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放水域游泳的装备同样事关安全。在开放水域游泳训练,动辄都是公里以上的长距离,不像在泳池可以扶着岸边休息。因此,当你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危险程度要比在泳池高出很多。在开放水域游泳,不要害羞,救生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Wetsuit,我们翻译成胶衣,是以合成橡胶 Neoprene 为材料拼接粘合而成。胶衣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温,二是提供浮力。加拿大大多数地区的湖泊里,水温总是个挑战,一般只有7,8两个月勉强适合游泳。胶衣隔开皮肤和水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因为低温而导致的人体失温。穿胶衣在入水时还是会渗入一些冷水,但是被体温加热以后就不会有持续的热交换。连体的胶衣本身的浮力足以在水里托起游泳者。绝大多数三项赛和开放水域游泳赛都允许使用胶衣,甚至有些水温比较低的比赛要求必须使用胶衣。 胶衣比较昂贵,动辄都超过200多加币或者美金。如果你不打算在水温很低时游泳,也没有打算购置胶衣,“跟屁虫”是个不错的选择。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时刻跟在你身后的浮漂。跟屁虫用尼龙带绑在腰上,游泳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果遇险,马上翻身抱住它,利用它的浮力可以休息,等待救援。但是跟屁虫严格意义上的作用是警示标志,不是合格的救生用品(因为它是充气的)。更好的办法是拖一根swimming noddle。 鲜艳的泳帽也很重要。在开放水域游泳,船只也是很大的威胁。因为游泳者的目标很小,只有一个头露出水面而已,鲜艳的泳帽就像浮漂一样提醒船只避让。或者拖一只跟屁虫。当然,我们应该主动避免在船只密集水域游泳。 最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游泳者自身了。 足够强健的体格。在进入开放水域游泳之前,你至少应该有在泳池中挑战同样距离的能力,不要带有任何侥幸心理。马拉松跑崩了你可以躺在路边,游泳游崩了你躺哪儿呢? 掌握正确的技术。蛙泳是个比较舒适的泳姿,因为不需要专门的观望。但是蛙泳对于三项选手来说,并不是最经济的泳姿。自由泳则需要专门训练观望的技术,否则的话你看不到前方没法辨别方向。辨别方向很重要,因为训练也好比赛也好,线路都是在已经验证过安全的区域。如果你游偏离到了陌生水域,就难说了。我在泳池里练习了很久的观望,所以第一次进入开放水域就没有紧张的感觉。 谨慎小心的态度。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特别是有雷电),水域被占用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时,果断放弃训练。没有必要用生命来换取一次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前面说过20米深的水域和2米深的水域没什么区别。游到水域中间,肯定是深水区域,专注于自己的训练,不要去想什么水有多深。偶尔有换气被浪头打乱,不要惊慌,憋一口气,减速过渡一下,很快就恢复节奏了。 真正遇险时,尽量先漂浮休息,再通过手势或着呼喊先附近的泳者求援。要节省体力,也许休息过后可以自行脱险。训练有素的泳者要有漂浮半个小时以上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其他一些小 tips 入水应该由浅滩处慢慢走到齐腰深处就开始游,不要继续往深走。切忌从 deck 或者岸边跳下水,如果双脚被淤泥吸住是很难被救援的。 经过水草繁茂区域时,动作要轻缓,不要用力打水加速。要是感到脚被水草缠住,低幅度,高频率的抖动会很容易解脱,不要用力蹬。这一点来看,蛙泳比自由泳要危险一些。 平时要多练习仰泳。仰泳是自我救援时的最佳泳姿。 …

开放水域游泳训练的安全(Open water swim safety)

Advanced Marathoning (AM) 阿妹训练计划
我的前三个马拉松训练都是跟着 FIRST Marathon Plan (第一计划)执行下来的。三次都达到了目标,对 FIRST 我是相当的信服。这次转向 Advanced Marathoning,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想迫使自己把这本买了很久的书读完;其次觉得作为马拉松跑者,应该多亲身体验一些训练计划;最重要的原因是相信 AM 计划的更多跑量,会帮助我实现下一个的目标。 密马结束以后,请教了一下赵洋(指导),他简单的说了几句,其中就有推荐AM给我,真是不谋而合。当天就把在 kindle reader 里“尘封”的旧书找出来读起来。 通读完第一遍之后,赶时间把训练计划先定了下来,做成excel 表单放到了google doc上。初步的读后感是,本书的最最重要部分是第一章。当然第二部分里的训练计划章节也很重要,否则到底该怎样训练呢?在第一章,作者用相当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马拉松跑者必须具备的身体基础:高比例的慢肌纤维,高乳酸阀值(Lactate Threshold),糖原的存储能力和脂肪的利用率,经济的跑步技术,更高的最大携氧量(VO2max)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议准备跟AM计划的跑友,把这一章好好研究一下。对建立对训练计划的信心很有帮助。以后打算分章节把读后感在博客中写出来,帮助懒得读书的跑友深入了解AM。 这篇博文里,我打算重点介绍一下18周的AM 55 计划。 Advanced Marathoning 设计了4种不同跑量的训练计划,分别是: 最高周跑量到 55 mile,55到70 mile,70到85 mile …

风雨不足惧——我的“完美”密马
2015年5月1日,Mississauga Marathon。 ———— 训练篇 ———— 这是我的第三个全程马拉松比赛,也是第一次没有完成赛前目标的比赛——比预期的3小时30分慢了29秒6。但这却成了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比赛。 2015年秋季湖滨马拉松以后,我给了自己一个半年 PB 15 分钟的目标,当时确实是很有信心的。在准备训练计划的时候,我对自己定位是——连续长跑第三个年头的认真跑者,一些小伤小病开始离去,可以期待在这一年里迅速提高。为了检验一下到底是否具备实施 330 训练计划的能力,我在3周后参加了一次 安格斯半马 ,成绩是1小时43多,还算过得去。之后保持低速长跑近两个月,元旦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渡假时参加了一次 5K 的比赛,成绩是21分7秒,完全达到实施330训练计划的基础体格水平。回到多伦多第二周,就开始了自己的冬训。 今年的冬训开始得异常艰苦。由于安娜在元月份以后就没有了 after school program,我只好在午饭的时间继续工作,然后在安娜放学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接她,等太太回到家后再回到单位上班。我太太是护士,每天早晨6:30就要出门上班,所以留给我的最理想训练时间就是早晨5:00 – 6:15之间。加拿大安省的冬季绵长,早晨7点前天色都是漆黑,我只好选择到健身房的跑步机上去完成训练。 早晨 4:45 闹钟响起,5点前到达 LA Fitness,门一开就跑进去。有时员工都没来得及设置好扫描器,只好让我先进去了。最尴尬的是,在跑步机上热身几分钟以后,就需要去大便排空。这家健身房的跑步机安排在二楼,是个败笔。平时二楼的温度就比较高,清晨正是健身房里暖气开启的时刻,更不得了,基本上就是顶着热风在夏天中午跑步的感觉。我在那里跑 interval 和 tempo 比较多,可想而知艰难的程度。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万一五月份比赛那天特别热呢,我就比别人更适应高温。结果老天跟我开了个玩笑。 …

Mississauga Marathon 密西沙加马拉松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在我大多伦多地区,有两场著名的同日马拉松比赛,一场是Mississauga Marathon,另一场是Goodlife Fitness Toronto Marathon。据说是为了治愈选择困难症而存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对我来说无疗效。话分两头,各表一边,再说说 Mississauga Marathon,以下简称密马。 密马是一个年轻的赛事,始于2004年,那年我刚刚登陆加拿大。密马跟她所在的城市一样年轻而充满朝气,她的宗旨是“每个人的比赛(A Run for Everyone)”。赛事包括全马,半马,接力挑战,10K,10 K学生接力,5K,2K家庭欢乐跑和各种社区娱乐活动等,这真的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赛事。 先来介绍马拉松比赛日的交通和停车,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请直接跳过这一段。5月1日星期日,出发点(Square One 东侧的 Walmart 门前)附近的 Huronatio St. 全线贯通,所以从东面来到达起点附近的停车场没有问题。而 Burnhamthorope Rd W 从 Mississauga Rd 到 Duke of York Blvd. …

Goodlife Fitness Toronto Marathon (附带parking 攻略)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在我大多伦多地区,有两场著名的同日马拉松比赛,一场是 Goodlife Fitness Toronto Marathon,另一场是 Mississauga Marathon。据说是为了治愈选择困难症而存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对我来说无疗效。话分两头,各表一边,先说说 Goodlife Fitness Toronto Marathon,以下简称好生活马拉松。 参加马拉松比赛,停车总是个头痛的问题。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赛事,或者第一次自己开车参加这个赛事,那么请接着看我的停车攻略。如果没有停车的担忧,可以跳过下一段。 先说一下去 Marathon Expo 取 bib,不要停到 Enercare Centre 里面,特别是地下停车场,很贵的。在很近的 Strachan Ave 和 Fleet St. 东南角有个咪表停车场,很便宜。重点是比赛当天的 Parking。参加全马的同学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 7:30 a.m. 起跑,你无论如何都要6:30 …

用Excel表单的快捷训练日志
在过去的几个训练周期中,我养成了记录日志的习惯。训练日志能够帮我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自己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在一个长达4-6个月的过程中,我不可能把很多训练的细节都记在脑子里。 但是常年的训练,每次训练过后都写日志逐渐成为了一个负担。有时会觉得写它干什么呢?写了那么多,到底有几篇日志事后阅读过呢?佳明网站上的也有log,是不是就不要写日志了呢? 手表或者手机APP网站上虽然可以记录你每一次训练的数据,也提供一些诸如 feeling 之类的主观感受选项,但还是太简单,不足以记录你的训练过程。我写日志就是主要记录主观感受。有兴趣的话可以在我的博客里找到我过去的一些训练日志。除了时间上的负担之外,靠书写的方法做训练日志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全面视角。我的日志尽管详细,但是到了博客目录上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标题,想全面的了解一个过程,只能一篇一篇的打开来读,然后在做分析比较。 在这个冬季的训练开始之前,我就在考虑用一种新的方法做训练日志。我的想法是第一要简单快捷,不需要写作,还可以重复使用;第二是有全面视角,在一个界面上纵览整个训练季的执行情况。于是我自然就想到了用 Excel 的 表单来实现。 Share the post “用Excel表单的快捷训练日志” FacebookTwitterShare…
和多伦多肿瘤医院打交道的那点事
2014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开车带着妻子孩儿们去超市买菜。当天上午我完成了Angus Half Marathon,那是我第三个半程马,之后就开始盘算着冲击全马了。 毕竟是一场比赛,下午两腿仍有些酸爽。我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手按摩大腿上的肌肉。按着按着,感觉到左腿膝盖上方,股内侧肌下端有一块异常的组织,它是浮动在肌肉和皮肤之间的一个囊。这个囊体积像是1/3个鸡蛋,有韧性,形状不随着挤压而改变。当时我没敢多想,买完菜回家以后,潜到洗手间仔细摸索了一会儿,确定了那不是因为疲劳而形成的肌肉肿块。当晚孩子睡了以后,我就告诉妻子这个发现。她和我一样仔细的按压了一会儿以后,认为这不是肌肉组织,是个囊,需要赶紧就医。 我的家庭医生诊所很先进,可以随时在网上预约。我当晚就预约了下一周的某一天,周一就能得到通知。见到我的家庭医生时,他赞扬我最近一段时间的锻炼很有效果,精神面貌和体型都和以前大不一样。当我说明了来意以后,他也是通过用手按压来确定那是一块需要得到关注的异常组织。我的家庭医生是印度人,为了方便描述,以后我就按照音译称他查(cha)医生。查医生给我开了超声波检查的推荐信,同时帮我预约了核磁共振(MRI)检查。他说核磁共振的检查需要等待至少2个月,所以先预约上,超声波检查报告一周就能出来,如果不需要继续检查再取消 MRI 预约。 我第二天上班之前就去做了超声波检查。帮我检查的技师是位中年女性,她说我的肌肉组织很 lean(精壮)。我告诉她我坚持跑步一年多,准备进行马拉松训练,她说:原来是这样呀,就觉得你的肌肉组织像是跑者,我以前也跑马拉松的,跑过波马。跑步运动在加拿大就是这样普及。我问她能看出什么吗?她说她只负责拍照,测量,然后把数据传给医生,再由医生来做出专业的报告,这可不象看小婴儿的花生那么容易。最后她安慰我说,不用担心,至少没有连接到骨头上。 一周后,我接到查医生助理的电话,电话里帮我约了第二天中午去诊所约见。当时我真的有点紧张了,因为在加拿大,家庭医生如果认为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地方,是不会约见患者的,这算是节省公共资源的一个原则吧。查医生见到我先是对我一通安慰,告诉我他现在99%的乐观这不是恶性肿瘤或者癌症。他解释了报告中的几点来支撑他的乐观:第一,组织周围有平滑的薄膜,这是良性瘤的最重要特征;第二和骨骼不相连;第三,和周围肌肉组织也没有明显的相互侵润。但是,在其内部的组织内容不单一。医生希望看到单纯的内容比如脂肪什么的,他们就比较容易做出判断。所以他建议我等待 South Lake Hospital 核磁共振实验室的通知,再去做一个 MRI 切片检查。查医生的话语的安慰作用还是很大,我基本上就不太担忧了。但是等还是要等,大概过了一个月,接到实验室的电话,给我预约了再下一个月的某一天。这样,从查医生办公室帮我预约,到做 MRI 检查,真的是两个月的轮候。这时一定有读者会问,那要是癌症患者等得起两个月吗?其实,我这样的患者之所以需要等候两个月,就是因为有很多比我严重的患者随时需要插到我前面,这不是猜想,身边有业内人士告诉我的。 做 MRI 是我自己去的,我以为会很简单,可能跟做超声波差不多。等到进入实验室才知道,是我自己戴着一个防止噪音的耳机躺在房间里的一台设备上。技术人员告诉我尽可能不要动,就离开了,他们在外面操作。等到机器一开动,我的天,噪音大的惊人,感觉那个厚重的耳机更本没什么用处。特别是那种单调枯燥的噪音,对神经真的很折磨。不知道那个鬼检查要做多久,好像永远结束不了的样子。中间机器停顿了一下,我以为结束了,刚想动一动僵直的腿,耳机里面传来了警告:Don’t move!检查大概折腾了30分钟的样子,总算结束了。噪音让我感到十分不舒服,当时就感到头痛和恶心,回到单位也没法静下心来工作,只好请了个假回家休息。 报告一个星期以后就出来了,查医生助理照例给我约了时间。医生见了我以后,告诉我 MRI 的检查报告证实了 超声波检查,从结论上来看,没有怀疑这是恶性肿瘤。内部的成份不单一,除了脂肪以外,有怀疑是血管样的物质。MRI 的报告建议做活体取样检查。查医生说,他会推荐我去著名的 Mount Sinai Hospital,由弗格森专科医生负责下一步的检查。查医生一如既往的信誓旦旦,说 99% …
爸爸去哪儿?
“跟您核对一下:这是孩子的,4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另一位孩子的,2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您家人的,9年多次,每次120天;这是您本人的,9年多次,每次120天。” 正午时分的DVP难得的通畅,晴朗的冬日里驾着汽车向北飞奔是最暇意不过的。这条高速公路的模样总是在变,来的时候它是还是那么的拥堵丑陋,而现在它是我眼中的美丽都市风景线。 我喜欢驾车旅游,只要可能驾车去的地方,我宁愿放弃快捷的飞机。在我的意识深处,开车去旅游的旅程是从全家塞进车里启动引擎开始。而乘飞机的旅程则是从下了飞机以后辗转进了酒店房间以后才开始,自然少了好一段乐趣。 成年后的任何偏好总是和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有数不清的童年记忆片段就是和爸爸一起坐汽车去“旅行”。 我爸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之需,他经常去工地现场。那个年代没有私家车,用车需要从单位的车队调度那儿去申请。克拉玛依是个小城市大单位,辖区面积相当大。所以,出于职能需要,基建处的工程师出现场是可以专人专车的。 我爸总是在早餐桌上有意无意的提到当天要去的地方。 然后我就忍不住了,央求,耍赖,哭闹各种手段轮番上,最终总能得逞。现在可以理解爸爸当时的心情,一个老爷们儿上班带着个4,5岁的娃儿,总是有点不那么对劲。可是又挺想带上我,所以每次出差都要告诉我,可又说不带我去,直到我闹得不像话他才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好吧好吧,真是惯坏了。 Share the post “爸爸去哪儿?” FacebookTwitterShare…
菜鸟故事——跃跃欲试 之 受伤
携首次 10K 比赛接近50分钟之余勇,我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半程马拉松。 “上跑量”,这是每一位首次参加带“马”字比赛的跑者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吧?我也绝不例外,开始延伸长跑训练的距离——11K,12K,13K……我还是尽量把长跑放在周末,工作日的午餐休息时间用来跑5-6公里。长跑距离逐渐延伸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午餐休息时间的跑步。我开始减少交叉训练,用于增加跑步的时间。最终,我把工作日的5个午餐时间都用来跑步。很快就感到膝盖吃不消了。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补一些课,不能盲跑。跑步到底伤不伤膝盖?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我开始快速的阅读浏览,电子书,网站,杂志,博客,中英文的各种资料汇集了很多。我有快速阅读的习惯,就是收集一大堆资料,然后通过对比筛选得出(我认为的)最佳答案。不否认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这却是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我主要总结出了几个问题,1,低步频大步幅是膝盖受伤的主要原因。2,通过前攻腿尽量向前伸以达到大步幅,这样的跑姿很不经济,膝盖受到很大的冲击里。3,前脚掌着地的的缓冲要优于脚跟着地。 提高步频对我不难,其实我有这个基础。当时我没有foot pod ,全靠看着跑步机上的时间数步子,一分钟数190下就算比较理想的步频。而步频提高了自然就改正了前攻腿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前伸了。但是前脚掌着地可不容易,那可是要改掉我几十年的跑步经验啊。 刚开始只能在跑步机上做到,跑步机上的单调在这里成了优势。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可以比较专注的体会跑姿的变化。改变跑姿对膝盖的减压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我的膝盖半月板痛本来都已经到了需要跑休的程度,结果改变跑姿以后情况越来越好就这样跑过去了。但是,前脚掌着地对跟腱和足弓的压力被我忽略了。 膝盖日渐好转,我更加的得意,立刻恢复了每日跑。我在一次连续跑了十四天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跟腱肿了起来。跟腱肿痛,不跑步的时候也痛,这种情况我知道必须立即休养。我专门约了家庭医生,他说至少6周全休,跟腱部位一般是不会发炎的,一旦发炎就是很严重的损伤。他建议我通过游泳保持有氧运动水平,最好是自由泳,然后教给我小腿腓肠肌离心力量训练法,这是针对跟腱炎的最佳康复训练。 我对我的家庭医生信任度很高,基本上他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接下来的周末我就开始游泳了。问题来了,我不会自由泳啊,蛙泳蹬水的那个个动作令我的跟腱拉扯痛,游不了多远。这是我理解了医生为什么说最好是自由泳。 社区游泳池都提供打水用的扶板。我不会自由泳,打水总行吧。一试吓一跳,别人打水看起来那么轻松,我打起来根本不动。那天晚上,我非常的努力,蛙泳蹬水加自由泳打水混合,开始了我惨不忍睹的游泳训练。一个小时后精疲力尽的我爬上了池边,居然发现跟腱不那么疼了。我换了衣服走回停车场的过程也不那么疼了。这个令人振奋的发现让我坚定了学习游泳的信念。 接下来没有游泳的两天里,我密切的关注跟腱的感觉,疼痛虽然减轻但是始终存在。在第二次游泳训练中,我坚持用打水的方式完成每个25米。其实做不到,总是要在中间蹬几下水来缓冲。那天我专注的打水,又是一个精疲力尽的傍晚。上岸以后,发现完全不疼了,走回停车场也不疼,第二天早晨醒来也不疼。简直像奇迹一样。但是我终究不敢大意,虽然不疼了,但是还肿着。在我的跑步日历上,有2013年12月底到2014年1月一个月的空白,在这段空白期,我学会了自由泳。但是跟腱炎虽然通过跑休得到了缓解,确为了困扰我最长久的伤病。 离心训练法是跟腱炎康复的关键手段,但是复建的周期相当长。在跟腱红肿彻底消失,平时完全不疼了之后,我恢复了训练。这个阶段,跟腱炎会在跑过6-8公里的时候发作,成为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为此,我经过了近一年的复健训练才显著好转。 复跑以后,我又从10K开始逐渐延伸长跑距离。当我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跑完14K之后。我的足底中部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拉扯痛。那是一种可以忍受的痛,但是每走一部就会牵扯到。当时没想太多,觉得只是拉伤或者劳累。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起床脚一落地,奇痛无比啊,而且两只脚僵硬的像两块木板拖鞋似的。我很担心自己又要跑休,这样一来,怕是跑不了半马了。痛归痛,早饭还得做,只好忍着下楼开始忙碌。忙完早饭上楼叫孩子起床时,发现脚不那么痛了。送俩孩子去学校去幼儿园也都没有问题。上班时都把这事儿忘了,坐在电脑前忙碌起来到coffee break,站起来去休息的时候,牵扯痛又出现了。强忍着坚硬的痛感,去烧了一杯咖啡,在厨房走来走去时发现疼痛感又降低了。根据这个现象,上谷歌一搜,才知道,这是跑者高发伤病之一: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都是退行性病变。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肌腱被反复地细微拉扯损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在内部结痂,经年累月,在患处形成退化的组织。这些组织失去了肌腱应有的弹性,在运动时会与健康组织摩擦或者拉扯,造成痛感。 这两种病最麻烦的是治疗周期长,没有任何口服药,只有通过锻炼复健或者手术两种手段。显然我只能选择锻炼复健。复健锻炼可以在跑步训练的过程中完成,但是周期相当的长。可以这么说,我的2014年与其说是在训练跑步,到不如说是在训练康复。 跑步训练是跃动的,而各种复健训练却是安静而又枯燥。我在孩子们睡了以后,要么在楼梯上做离心,要么在垫子上做单腿下蹲,脚趾抓毛巾之类的,一套下来也得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有跑步的信念支撑着,也很难坚持做复健一年多。家庭医生也说过,这些训练方法他介绍给很多人,他的观察结果是效果在积极的运动者人群中比较理想,其他人群中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他认为,尽管有很多研究证明复健训练是对退行性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周期太长,绝大多数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人都难以坚持,要么熬一生,要么最终导致手术。 这一年,半马梦是圆了,跑了3个半马比赛。但是由于这两个伤,无论是训练是在挣扎中完成,比赛成绩自然不会好。任何事情坚持下来总有回报,在2014年10月前的多伦多湖滨马拉松(我的第二个半马)之前,跟腱炎的康复锻炼开始见成效,那是一种令人惊讶的迅速恢复。在那之前,一直还是在6-8公里之间会痛,突然有一天我完成了10都没有痛,下一次训练就延长到12K,在接着14K,一直到18K,跟腱痛在一个月内就消失了。比赛日,我居然也跑完整整21K都没有被跟腱炎困扰。终于体会到了这就是复健锻炼,原来你那么久那么久的坚持,不是没有效果,而是在等待效果爆发的那一天。 Share the post “菜鸟故事——跃跃欲试 之 受伤” FacebookTwitterShare…

菜价奇贵!副食品飞涨!日子怎么过?我有 Flipp App 轻松搞定!
“家里有个跑马拉松的程序员真麻烦,顿顿少不了新鲜蔬果!”新年过后,加币狂跌导致加拿大副食品价格暴涨,特别是从南方邻居美帝进口的新鲜蔬菜,价格更是成倍的上涨。这不,$3.99一磅的西红柿,$7.99一磅的花菜已经不是新鲜事,好在程序员不爱吃韭黄,据说已经比龙虾贵很多了。 就连加拿大的市场“砖家”也说出了“建议大家近期去买冷冻蔬菜”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话。是不是全世界的砖家都这么不靠谱呢? 我们家的shopping大师,我的贤妻和孩子们的良母,面对价格风暴,她说:“这都不是事儿!”。她全靠手中 price match 神器—— flipp, the best grocery store price matching app。 “Grocery shopping price match!我才不会这么干呢,太招人白眼了。”一定有人这样想吧?想象一下在收银员面前毛手毛脚的翻各大超市的 flyer,为了找到便宜的价格,而耽误后面排队的顾客,的确是很尴尬。flipp,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智能手机 app。 你在 iPhone 或者 Android 手机上安装了 flipp App 以后,你可以很轻松的浏览当前的所有商店的 flyers。 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一款电子 …